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下图为大连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
D.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
2.此日,如果你的外地朋友来大连海滨旅游,请你给出合理的游玩建议( )
A.07:00观船进出港 B.10:00观涨潮
C.12:00去海边游泳 D.18:00去赶海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波浪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4.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暑假期间,地理刘老师到海边旅游,发现海滩上有大量原本生活在较深海底贝类的贝壳,同时看到远处海水总是在不停的起伏变化,近岸地区海水起伏变化更加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小明看到的海水起伏变化的现象属于( )
A.波浪 B.海啸 C.潮汐 D.洋流
6.下列海水运动的形式中,对人类破坏性最大的是 ( )
A.风浪 B.海啸 C.潮汐 D.洋流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海水的( )
A.盐度 密度 温度 B.温度 密度 盐度
C.密度 盐度 温度 D.密度 温度 盐度
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低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高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高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人类的某些运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下图是在夏威夷旅游的游客所拍摄的某项海上运动,该海上运动利用了( )
A.海浪的能量 B.潮汐的能量 C.洋流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10.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啸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B.洋流是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C.一天中,通常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一次
D.当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
11.下列海水运动形成与风无关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021高一上·辽宁期中)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14.(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蒸发量、降水量、陆地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 )
A.35‰ B.25‰ C.30‰ D.40‰
(2)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与下列哪种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相似( )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
C.世界年均蒸发量 D.年太阳辐射量
(3)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最主要是( )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 、 。(填序号)
(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 。
(3)说明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16.(2022高一上·昆明期末)读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 ,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表示海水密度的是 。
(2)A处盐度低的原因是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B处盐度高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大于
(4)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
(5)全球海水盐度变化规律
(6)全球海水密度变化规律
(7)C、D两点纬度相同,C点盐度低于D点的原因是
17.(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的是:① ;② ;③ 。
(2)比较南北纬60°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大小,并说明成因。
(3)描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18.(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其中 C 环节名称为 ,人类通过 (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 来调节 A 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 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 (填“河 口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 作用 。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 A 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 (填“增大”或“减 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 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 (填 “高”或“低”) ,理由是 ;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值的水平分布特点
19.(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A,B,C,D四地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理由是 。
(2)A,C两点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 ,理由是 。
(3)A,C两点相比,表层海水密度较大的是 ,理由是 。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盐度偏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由于天体是运动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断在变化,使地球上的海水发生了时涨时落的运动,形成潮汐现象。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海水出现升降、涨落与进退,由此出现潮汐。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月球对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们把吸引海水涨潮的力称为引潮力。
1.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B错误;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A错误;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二次大潮,二次小潮,C错误;一般来讲,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正确。故答案为:D。
2.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7:00时,高潮的水位最高,最有利于观船进出港,A正确;1:00~7:00、14:00~20:00都是涨潮,是观涨潮的时间,B错误;12:00是低潮,水浅,不适合去海边游泳,C错误;18:00处于涨潮,落潮时适合赶海,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C
4.D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例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表层洋流平均流速约1米/秒,越向深处流速越小,至180米深处,几乎已无表层洋流的迹象。
3.由材料“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可知,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4.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应是风浪最大的季节;读图可知,该海域冬季风力最大,海浪最高,冲浪最刺激,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答案】5.A
6.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②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③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
5.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海水总是在不停地起伏变化”可以判断为波浪。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C
8.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7.根据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由图示可以判断丙为海水温度;根据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可以判断乙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级海区递增,故甲为海水密度,C正确,排除选项A、B、D。故答案为:C。
8.读图可知,温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水温高,盐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盐度比两侧低,密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密度低,因此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叫潮汐。每个月的朔望两天,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每个月的上弦、下弦两天,潮差最小。
9.这个海上运动为冲浪,借助的是海浪的能量,A正确,其他错误,故答案为:A。
10.海啸不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它一般伴随着地震发生,A错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是潮汐,B错误。一天中,可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两次,C错误。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D正确。故答案为:D。
11.潮汐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与风无关,其他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2.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读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35‰,A正确。(2)从图中可读出,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高纬递减。世界年均降水量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错。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海区,与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相似,C正确。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错。(3)世界大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递减,根据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特点,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P位于北纬60°海域附近,周围陆地有大量淡水随河流注入海洋,对海水起稀释作用,而南半球同纬度大面积为海洋,受陆地径流影响小,B正确。P、Q两地纬度相当,蒸发差异不大,洋流、降水对两地盐度差异影响较小。
【点评】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等。具体如下:
1、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2、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
3、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15.【答案】(1)③;②
(2)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多
(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海洋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曲线为海洋表层温度;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所以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
(2)根据上题分析,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盐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其次还有汇入的淡水量,海域封闭情况等。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乙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3)根据图中信息,①曲线呈现出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规律,因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6.【答案】(1)③;②;①
(2)大于
(3)蒸发;降水
(4)由赤道向高纬度递减
(5)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6)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7)C点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盐度低;D点纬度地区则以海洋为主,盐度较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已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③表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因此②表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因此①表示海水密度。
(2)由已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由已学知识可知,B地位于副热带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且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4)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5)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盐度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6)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密度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7)由已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C点位于60°N附近,D点位于60°S附近。二者虽然纬度相同,但60°N附近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盐度低;60°S附近以海洋为主,缺少陆地淡水的稀释,盐度较高。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7.【答案】(1)密度;盐度;温度
(2)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同纬度地区。成因:北纬60°附近海域,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较低;南纬60°海域面积广阔,缺少陆地淡水的汇入,盐度较高。
(3)特点: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③为海水的温度曲线;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为海水的盐度曲线;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①为海水的密度曲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60°S 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其成因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8.【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水汽输送;跨流域调水
(2)河 口三角洲;流水沉积
(3)增大
(4)低;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 口向外盐度值升高(或离河 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A 是径流、B 是海水蒸发、C 是水汽输 送、D 是降水。故此图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 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建水库、开凿运河、跨流域调水、以及大量开 发利用地下水等,都会引起水循环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围湖造田、森林的破坏, 也会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 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地下 漏斗、地上的断流,次生盐渍化,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干旱化、盐渍化等 环境问题。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最受关注 的两个问题。
(2)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和“调节器”, 它调节了地 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循环是“雕塑家”, 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象。水循环是“传输带”, 它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流水的侵蚀形成 V 形峡谷、瀑布如长 江三峡; 流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流水的沉积在 上游形成山麓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 口处形成河 口三角洲。海水的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等,如美国 五大湖。
(3)大量砍伐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含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大、 洪涝灾害增多,湿地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危害。
(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等因素。①降水量 越大,盐度越低。②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③河 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 度越低。④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我国东 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 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 淡水注入多,盐度夏季比冬季低。离河 口越远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越小,盐度越高。 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 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 的副热带海区(红海); 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 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9.【答案】(1)B地;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点;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
(3)C点;A位于赤道地区,C位于副热带地区,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图示A、B、C、D四地中,C、D位于副热带,A、B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故AB盐度低于CD,但A、B相比,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大量淡水的注入,使B地的海水盐度最低。
(2)海水温度一般是低纬向高纬递减,A、C两地相比,A地的纬度较C地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故A的表面水温较高。
(3)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C位于副热带,A位于赤道附近, 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A海域密度小,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E的盐度偏高,原因是E地所在的纬度大部分是海
洋,无河流注入的淡水稀释,而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区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稀释,故盐度较低。
故答案为:(1)B地;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点;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
(3)C点;A位于赤道地区,C位于副热带地区,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 高。
【点评】海水密度影响因素:
①温度增加,密度减小(热膨胀导致);
②盐度增加,密度增大(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导致);
③压力增加,密度增大(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导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下图为大连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
D.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
2.此日,如果你的外地朋友来大连海滨旅游,请你给出合理的游玩建议( )
A.07:00观船进出港 B.10:00观涨潮
C.12:00去海边游泳 D.18:00去赶海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由于天体是运动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断在变化,使地球上的海水发生了时涨时落的运动,形成潮汐现象。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海水出现升降、涨落与进退,由此出现潮汐。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月球对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们把吸引海水涨潮的力称为引潮力。
1.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B错误;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A错误;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二次大潮,二次小潮,C错误;一般来讲,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正确。故答案为:D。
2.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7:00时,高潮的水位最高,最有利于观船进出港,A正确;1:00~7:00、14:00~20:00都是涨潮,是观涨潮的时间,B错误;12:00是低潮,水浅,不适合去海边游泳,C错误;18:00处于涨潮,落潮时适合赶海,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波浪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4.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3.C
4.D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例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表层洋流平均流速约1米/秒,越向深处流速越小,至180米深处,几乎已无表层洋流的迹象。
3.由材料“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可知,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4.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应是风浪最大的季节;读图可知,该海域冬季风力最大,海浪最高,冲浪最刺激,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暑假期间,地理刘老师到海边旅游,发现海滩上有大量原本生活在较深海底贝类的贝壳,同时看到远处海水总是在不停的起伏变化,近岸地区海水起伏变化更加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小明看到的海水起伏变化的现象属于( )
A.波浪 B.海啸 C.潮汐 D.洋流
6.下列海水运动的形式中,对人类破坏性最大的是 ( )
A.风浪 B.海啸 C.潮汐 D.洋流
【答案】5.A
6.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②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③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
5.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海水总是在不停地起伏变化”可以判断为波浪。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海水的( )
A.盐度 密度 温度 B.温度 密度 盐度
C.密度 盐度 温度 D.密度 温度 盐度
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低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高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高
【答案】7.C
8.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7.根据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由图示可以判断丙为海水温度;根据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可以判断乙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级海区递增,故甲为海水密度,C正确,排除选项A、B、D。故答案为:C。
8.读图可知,温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水温高,盐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盐度比两侧低,密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密度低,因此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人类的某些运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下图是在夏威夷旅游的游客所拍摄的某项海上运动,该海上运动利用了( )
A.海浪的能量 B.潮汐的能量 C.洋流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10.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啸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B.洋流是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C.一天中,通常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一次
D.当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
11.下列海水运动形成与风无关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叫潮汐。每个月的朔望两天,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每个月的上弦、下弦两天,潮差最小。
9.这个海上运动为冲浪,借助的是海浪的能量,A正确,其他错误,故答案为:A。
10.海啸不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它一般伴随着地震发生,A错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是潮汐,B错误。一天中,可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两次,C错误。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D正确。故答案为:D。
11.潮汐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与风无关,其他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辽宁期中)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2.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蒸发量、降水量、陆地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 )
A.35‰ B.25‰ C.30‰ D.40‰
(2)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与下列哪种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相似( )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
C.世界年均蒸发量 D.年太阳辐射量
(3)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最主要是( )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读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35‰,A正确。(2)从图中可读出,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高纬递减。世界年均降水量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错。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海区,与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相似,C正确。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错。(3)世界大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递减,根据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特点,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P位于北纬60°海域附近,周围陆地有大量淡水随河流注入海洋,对海水起稀释作用,而南半球同纬度大面积为海洋,受陆地径流影响小,B正确。P、Q两地纬度相当,蒸发差异不大,洋流、降水对两地盐度差异影响较小。
【点评】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等。具体如下:
1、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2、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
3、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 、 。(填序号)
(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 。
(3)说明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案】(1)③;②
(2)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多
(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海洋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曲线为海洋表层温度;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所以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
(2)根据上题分析,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盐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其次还有汇入的淡水量,海域封闭情况等。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乙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3)根据图中信息,①曲线呈现出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规律,因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6.(2022高一上·昆明期末)读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 ,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表示海水密度的是 。
(2)A处盐度低的原因是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B处盐度高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大于
(4)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
(5)全球海水盐度变化规律
(6)全球海水密度变化规律
(7)C、D两点纬度相同,C点盐度低于D点的原因是
【答案】(1)③;②;①
(2)大于
(3)蒸发;降水
(4)由赤道向高纬度递减
(5)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6)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7)C点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盐度低;D点纬度地区则以海洋为主,盐度较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已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③表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因此②表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因此①表示海水密度。
(2)由已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由已学知识可知,B地位于副热带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且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4)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5)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盐度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6)由已学知识可知,全球海水密度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7)由已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C点位于60°N附近,D点位于60°S附近。二者虽然纬度相同,但60°N附近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盐度低;60°S附近以海洋为主,缺少陆地淡水的稀释,盐度较高。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7.(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的是:① ;② ;③ 。
(2)比较南北纬60°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大小,并说明成因。
(3)描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密度;盐度;温度
(2)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同纬度地区。成因:北纬60°附近海域,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较低;南纬60°海域面积广阔,缺少陆地淡水的汇入,盐度较高。
(3)特点: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③为海水的温度曲线;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为海水的盐度曲线;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①为海水的密度曲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60°S 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其成因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8.(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其中 C 环节名称为 ,人类通过 (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 来调节 A 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 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 (填“河 口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 作用 。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 A 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 (填“增大”或“减 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 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 (填 “高”或“低”) ,理由是 ;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值的水平分布特点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水汽输送;跨流域调水
(2)河 口三角洲;流水沉积
(3)增大
(4)低;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 口向外盐度值升高(或离河 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A 是径流、B 是海水蒸发、C 是水汽输 送、D 是降水。故此图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 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建水库、开凿运河、跨流域调水、以及大量开 发利用地下水等,都会引起水循环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围湖造田、森林的破坏, 也会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 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地下 漏斗、地上的断流,次生盐渍化,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干旱化、盐渍化等 环境问题。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最受关注 的两个问题。
(2)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和“调节器”, 它调节了地 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循环是“雕塑家”, 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象。水循环是“传输带”, 它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流水的侵蚀形成 V 形峡谷、瀑布如长 江三峡; 流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流水的沉积在 上游形成山麓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 口处形成河 口三角洲。海水的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等,如美国 五大湖。
(3)大量砍伐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含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大、 洪涝灾害增多,湿地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危害。
(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等因素。①降水量 越大,盐度越低。②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③河 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 度越低。④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我国东 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 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 淡水注入多,盐度夏季比冬季低。离河 口越远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越小,盐度越高。 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 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 的副热带海区(红海); 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 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9.(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A,B,C,D四地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理由是 。
(2)A,C两点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 ,理由是 。
(3)A,C两点相比,表层海水密度较大的是 ,理由是 。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盐度偏 。
【答案】(1)B地;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点;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
(3)C点;A位于赤道地区,C位于副热带地区,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图示A、B、C、D四地中,C、D位于副热带,A、B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故AB盐度低于CD,但A、B相比,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大量淡水的注入,使B地的海水盐度最低。
(2)海水温度一般是低纬向高纬递减,A、C两地相比,A地的纬度较C地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故A的表面水温较高。
(3)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C位于副热带,A位于赤道附近, 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A海域密度小,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E的盐度偏高,原因是E地所在的纬度大部分是海
洋,无河流注入的淡水稀释,而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区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稀释,故盐度较低。
故答案为:(1)B地;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点;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
(3)C点;A位于赤道地区,C位于副热带地区,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
(4) 高。
【点评】海水密度影响因素:
①温度增加,密度减小(热膨胀导致);
②盐度增加,密度增大(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导致);
③压力增加,密度增大(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导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