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①②③依次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2.“海中断崖”是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时( )
A.迅速增大 B.迅速减小 C.保持不变 D.先减后增
3.③在甲处达到较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
C.入海径流量大 D.藻类植物影响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海水温度递减; 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海水温度。
②海水深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不均匀降低
③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高,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
1.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递增;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递减;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结合图中信息,①表示密度,②表示温度,③表示盐度,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2.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则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速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3.③表示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达到较高值,是因为副热带海域气温高,蒸发旺盛,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城,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D.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
【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盐度低,A不符合题意;
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盐度低,B不符合题意;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盐度高,C符合题意
D、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 盐度低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5.(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降水量与蒸发量 B.陆地径流
C.结冰和融冰 D.洋流
【答案】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降水使海水稀释,而蒸发使海水浓缩,因此在外海和大洋,影响盐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A正确;陆地径流影响入海口附近的盐度,对其他海区盐度影响较小,B错误;结冰和融冰,海水盐度不变,C错误;洋流对表层海水盐度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只是局部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洋的( )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7.影响曲线②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陆地径流 D.海域形状
8.下列关于大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60°N海域表层的海水盐度比60°S高
B.水温最高的海域,盐度最低,密度最低
C.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位于南半球
D.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温度约为36℃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6.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可知①为密度分布曲线;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故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伟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故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③为盐度分布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低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所以影响温度曲线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洋流性质、陆地径流、海域形状都不是影响温度曲线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因素,ACD正确。故答案为:B。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60°N海域表层的海水盐度低于60°S,A错误;水温最高的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盐度不是最低,B错误;读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位于南极附近,C正确;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区水温约为25℃,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船舶载重线指不同区带、区域和季节期航行所允许达到的满载水线,通常标注于船身。当船舶吃水超过规定载重线上边缘时,表明该船已处于超载状态,可能危及航行安全。图为船舶载重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直接影响船舶载重线位置的主要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密度 D.海水运动
10.图中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载重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温度高 C.盐度高 D.盐度低
【答案】9.C
10.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9.当船只稳定航行时,船和货物重量等于浮力,由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一定时,船吃水深度(即V排)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越大,吃水越浅,密度越小,吃水越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由所学可知,表层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密度与温度反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冬季北大西洋冬季水温比夏季低,密度较大。又据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船吃水深度(即V排)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故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水温低,密度大,吃水浅,A正确;温度高,密度低,吃水深,B错误。盐度虽与密度有关系,但北大西洋夏季和冬季盐度差异不大,故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海域沿30N冬季表层、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海域水温的变化特征是( )
A.夏季温差大 B.冬季远海底层温差大
C.冬季表层水平温差小 D.冬季近岸垂直温差小
12.影响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径流 B.太阳辐射 C.海洋深度 D.蒸发量
【答案】11.D
1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还有洋流的影响。
11.由材料“我国东部海域沿30N冬季表层、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西侧为近岸地区,东侧是远海地区。该海域近岸地区冬季水温低于远海地区,且表层和底层水温大致相当。冬季近岸垂直温差小,D正确;冬季表层水平温差大,C错误;题中没有信息表明夏季水温状况,无法判断,A错误;冬季远海底层温差表述指向不明确,且题中没有信息表明,B错误。故答案为:D。
12.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较远海地区盐度低,且表层盐度低于底层盐度,因此影响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表径流。由于近岸地区有长江等陆地径流汇入影响,A正确;近岸地区海域盐度的垂直变化与太阳辐射、海洋深度、蒸发量关系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毕节期末)亚、非、欧三大洲之间陆上联系密切,海域也互有连通。下图为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中五个检测站的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三个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受陆地环境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
B.马尔马拉海——黑海——爱琴海
C.黑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
D.爱琴海——马尔马拉海——黑海
14.自黑海向西驶入大西洋的海轮(其载重不变),其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
A.越来越浅 B.越来越深
C.先变浅,后变深 D.先变深,后变浅
1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据图推测潜水最为安全的海域是( )
A.黑海20m深度范围内
B.马尔马拉海30~~40m深度范围内
C.爱琴海20m深度范围内
D.爱琴海50~100m深度范围内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越多,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多,盐度越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有河流注入,盐度低;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海域闭塞与开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情况。
2.分布:副热带地区盐度最高,极地最低,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减。
3.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13.读图可知,三个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是黑海<马尔马拉海>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文信息,从黑海向西驶入大西洋,需要依次经过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从图表可知,从黑海到大西洋途中的表层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并且在后面升高到了4.0%,高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即后面驶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会降低。而盐度影响海水的密度,则从黑海到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密度是先升高后降低的,则海轮吃水深度应先变浅后变深,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
1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潜水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浮力,并且表层海水浮力较弱易于下潜。黑海20m深度范围内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并且还在20m范围内有所减小,则海水密度较小,并且随深度变化不稳定,不利于潜水安全,A项错误。马尔马拉海30-40m范围内,海水盐度较大,并且已经迅速增大之后,趋于稳定,则海水密度也趋于稳定,是安全的潜水海域,B项正确。爱琴海从表层到100m范围内,海水盐度都较大,则海水密度都较大,不利于下潜,且20m范围内,海水盐度变化较大,则密度变化较大,不安全,CD项错误。故答案为:B。
16.(2021高一上·阜新期末)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为潮,落为汐
B.潮汐是海水在盛行风作用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潮汐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D.我国沿海某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两次
【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海水的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潮汐、波浪和洋流三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把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所以潮汐电站每天能发电四次。故答案为:C。
【点评】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 ,主要原因是 。
(2)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 。
(3)简述目前人类对海水利用的情况 。
【答案】(1)高;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
(2)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提取海水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2~33‰,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高,由图可知,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使盐度降低。
(2)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6~37‰,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c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人类从海水提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8.(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中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由图气温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水温的差异。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2)春、秋季节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海区气温低纬度地区较高,在20℃左右,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导致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原因主要与随着纬度升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增大,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弱,所以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2)读图可知,图中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气温基本相同,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应为春秋季节。(3)读图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主要与寒流流经有关;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主要是由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的作用。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19.(2020高一上·辽宁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 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曲线比较接近;两者都是双峰结构,都在南北纬20°-30°附近达到最高;据图可知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的海域。
(2)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低于两侧。
(3)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南纬60°附近海域。由于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河流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河流汇入淡水,所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高于北纬60°附近的海域。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温度比较高的地区蒸发量也相对比较大。则可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小等因素。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20.(2020高一上·宁德期中)左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太平洋沿170 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请说明判断依据。
(2)左图中,A,B,C,D四处海水盐度最高的为_▲_,最低的为_▲_;并说明理由。
(3)右图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请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甲;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C;A;C处位于副热带海区或中低纬,且有暖流经过。(A处位于副极地海区或中高纬,且有寒流经过)
(3)②①③;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
(2)根据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判断。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读图可知, A、 B两个海区纬度较高,盐度低,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 C、 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C海 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由高到低依次是CDBA。
(3)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比较三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即可判断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是②①③;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 高纬递减。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1.(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读下图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 。(温度\盐度\密度)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 。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 。7月份,南大西洋的热量收支状况是 ;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水温下降是因为 。
(3)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有 期,通航时间较短。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 (大\小)。
(4)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的原因是 。
(5)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多形成 (寒流\暖流),同时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 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给海上航运造成威胁。
【答案】(1)密度;温度;盐度
(2)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收入小于支出;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3)结冰;小
(4)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34;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5)寒流;冰山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②曲线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①曲线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南大西洋收入小于支出。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 于支出,海水温度下降。
(3)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温度低,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海水的比热容大,与同纬度陆地相,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4)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最高,但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因此盐度相对较低。从图中可读出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5)高纬度地区水温低,因此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多形成寒流。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冰山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给海上航运造成威胁。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 / 1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①②③依次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2.“海中断崖”是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时( )
A.迅速增大 B.迅速减小 C.保持不变 D.先减后增
3.③在甲处达到较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
C.入海径流量大 D.藻类植物影响
4.(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城,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D.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
5.(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降水量与蒸发量 B.陆地径流
C.结冰和融冰 D.洋流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洋的( )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7.影响曲线②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陆地径流 D.海域形状
8.下列关于大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60°N海域表层的海水盐度比60°S高
B.水温最高的海域,盐度最低,密度最低
C.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位于南半球
D.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温度约为36℃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船舶载重线指不同区带、区域和季节期航行所允许达到的满载水线,通常标注于船身。当船舶吃水超过规定载重线上边缘时,表明该船已处于超载状态,可能危及航行安全。图为船舶载重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直接影响船舶载重线位置的主要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密度 D.海水运动
10.图中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载重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温度高 C.盐度高 D.盐度低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海域沿30N冬季表层、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海域水温的变化特征是( )
A.夏季温差大 B.冬季远海底层温差大
C.冬季表层水平温差小 D.冬季近岸垂直温差小
12.影响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径流 B.太阳辐射 C.海洋深度 D.蒸发量
(2021高一上·毕节期末)亚、非、欧三大洲之间陆上联系密切,海域也互有连通。下图为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中五个检测站的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三个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受陆地环境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
B.马尔马拉海——黑海——爱琴海
C.黑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
D.爱琴海——马尔马拉海——黑海
14.自黑海向西驶入大西洋的海轮(其载重不变),其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
A.越来越浅 B.越来越深
C.先变浅,后变深 D.先变深,后变浅
1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据图推测潜水最为安全的海域是( )
A.黑海20m深度范围内
B.马尔马拉海30~~40m深度范围内
C.爱琴海20m深度范围内
D.爱琴海50~100m深度范围内
16.(2021高一上·阜新期末)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为潮,落为汐
B.潮汐是海水在盛行风作用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潮汐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D.我国沿海某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两次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上·滁州期末)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 ,主要原因是 。
(2)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 。
(3)简述目前人类对海水利用的情况 。
18.(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中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由图气温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水温的差异。
19.(2020高一上·辽宁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 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20.(2020高一上·宁德期中)左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太平洋沿170 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请说明判断依据。
(2)左图中,A,B,C,D四处海水盐度最高的为_▲_,最低的为_▲_;并说明理由。
(3)右图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请说明判断依据。
21.(2020高一上·福州期中)读下图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 。(温度\盐度\密度)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 。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 。7月份,南大西洋的热量收支状况是 ;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水温下降是因为 。
(3)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有 期,通航时间较短。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 (大\小)。
(4)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的原因是 。
(5)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多形成 (寒流\暖流),同时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 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给海上航运造成威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海水温度递减; 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海水温度。
②海水深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不均匀降低
③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高,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
1.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递增;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递减;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结合图中信息,①表示密度,②表示温度,③表示盐度,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2.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则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速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3.③表示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达到较高值,是因为副热带海域气温高,蒸发旺盛,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盐度低,A不符合题意;
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盐度低,B不符合题意;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盐度高,C符合题意
D、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 盐度低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5.【答案】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降水使海水稀释,而蒸发使海水浓缩,因此在外海和大洋,影响盐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A正确;陆地径流影响入海口附近的盐度,对其他海区盐度影响较小,B错误;结冰和融冰,海水盐度不变,C错误;洋流对表层海水盐度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只是局部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6.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可知①为密度分布曲线;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故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伟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故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③为盐度分布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低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所以影响温度曲线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洋流性质、陆地径流、海域形状都不是影响温度曲线出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因素,ACD正确。故答案为:B。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60°N海域表层的海水盐度低于60°S,A错误;水温最高的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盐度不是最低,B错误;读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位于南极附近,C正确;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区水温约为25℃,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9.当船只稳定航行时,船和货物重量等于浮力,由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一定时,船吃水深度(即V排)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越大,吃水越浅,密度越小,吃水越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由所学可知,表层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密度与温度反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冬季北大西洋冬季水温比夏季低,密度较大。又据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船吃水深度(即V排)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故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水温低,密度大,吃水浅,A正确;温度高,密度低,吃水深,B错误。盐度虽与密度有关系,但北大西洋夏季和冬季盐度差异不大,故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D
1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还有洋流的影响。
11.由材料“我国东部海域沿30N冬季表层、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西侧为近岸地区,东侧是远海地区。该海域近岸地区冬季水温低于远海地区,且表层和底层水温大致相当。冬季近岸垂直温差小,D正确;冬季表层水平温差大,C错误;题中没有信息表明夏季水温状况,无法判断,A错误;冬季远海底层温差表述指向不明确,且题中没有信息表明,B错误。故答案为:D。
12.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较远海地区盐度低,且表层盐度低于底层盐度,因此影响该海域近岸地区盐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表径流。由于近岸地区有长江等陆地径流汇入影响,A正确;近岸地区海域盐度的垂直变化与太阳辐射、海洋深度、蒸发量关系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越多,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多,盐度越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有河流注入,盐度低;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海域闭塞与开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情况。
2.分布:副热带地区盐度最高,极地最低,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减。
3.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13.读图可知,三个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是黑海<马尔马拉海>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文信息,从黑海向西驶入大西洋,需要依次经过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从图表可知,从黑海到大西洋途中的表层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并且在后面升高到了4.0%,高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即后面驶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会降低。而盐度影响海水的密度,则从黑海到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密度是先升高后降低的,则海轮吃水深度应先变浅后变深,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
1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潜水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浮力,并且表层海水浮力较弱易于下潜。黑海20m深度范围内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并且还在20m范围内有所减小,则海水密度较小,并且随深度变化不稳定,不利于潜水安全,A项错误。马尔马拉海30-40m范围内,海水盐度较大,并且已经迅速增大之后,趋于稳定,则海水密度也趋于稳定,是安全的潜水海域,B项正确。爱琴海从表层到100m范围内,海水盐度都较大,则海水密度都较大,不利于下潜,且20m范围内,海水盐度变化较大,则密度变化较大,不安全,CD项错误。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海水的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潮汐、波浪和洋流三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把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所以潮汐电站每天能发电四次。故答案为:C。
【点评】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17.【答案】(1)高;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
(2)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提取海水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2~33‰,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高,由图可知,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使盐度降低。
(2)由图可知,b海区盐度35~36‰,a海区盐度36~37‰,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c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人类从海水提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利用海水进行养殖;海水淡化;提供工业用水。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8.【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2)春、秋季节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海区气温低纬度地区较高,在20℃左右,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导致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原因主要与随着纬度升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增大,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弱,所以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降低。(2)读图可知,图中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气温基本相同,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应为春秋季节。(3)读图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说明水温低,主要与寒流流经有关;西部等温线向高纬(北)突出,说明水温高,主要是由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的作用。
【点评】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洋流。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⑴空间:①不同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⑵时间: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面至水下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呈低温状态。
19.【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曲线比较接近;两者都是双峰结构,都在南北纬20°-30°附近达到最高;据图可知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的海域。
(2)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低于两侧。
(3)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南纬60°附近海域。由于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河流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河流汇入淡水,所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高于北纬60°附近的海域。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温度比较高的地区蒸发量也相对比较大。则可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小等因素。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20.【答案】(1)甲;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C;A;C处位于副热带海区或中低纬,且有暖流经过。(A处位于副极地海区或中高纬,且有寒流经过)
(3)②①③;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
(2)根据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判断。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读图可知, A、 B两个海区纬度较高,盐度低,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 C、 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C海 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由高到低依次是CDBA。
(3)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比较三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即可判断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是②①③;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 高纬递减。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1.【答案】(1)密度;温度;盐度
(2)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收入小于支出;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3)结冰;小
(4)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34;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5)寒流;冰山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②曲线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①曲线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南大西洋收入小于支出。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 于支出,海水温度下降。
(3)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温度低,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海水的比热容大,与同纬度陆地相,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4)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最高,但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因此盐度相对较低。从图中可读出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5)高纬度地区水温低,因此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多形成寒流。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冰山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给海上航运造成威胁。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