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8: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曹操》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
(一)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
1.【材料研读】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设问: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提示: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二)官渡之战战况
1.图片展示
2.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结果等要素。
3. 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④重用人才。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教师过渡: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
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答:统一全国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1.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图片展示)
3.问题思考: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分别是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失败?
4.教师补充:
(1)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
②曹操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战术正确。④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
5.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③要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六.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
目标导学三:三国鼎立
(一).指导学生阅读,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攻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二)三国鼎立过程
2.图片展示
3.表格展示: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情况。
提示:
项目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4.教师提问: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提示: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曹操·蒿里行》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对比,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课堂总结
教材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本节课在导入部分时采用其戏剧中的形象和史书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涉及的时间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史实的时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讲述三国鼎立的知识点,通过画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内容的难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先对人物评价的方法进行指导,然后再指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课教学中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