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8: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宋金对峙,南宋偏安等史实。
(2)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素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评价情境等的设置,特别是通过三观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通过个性化的体验探究形式,让其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宋金议和的影响,引导学生评价时应该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的组成部分。
(2)通过剖析岳飞抗金,学习他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品格,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宋金南北对峙。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岳飞,正确评价宋金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等重要史实。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岳飞抗金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的历史认识。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两宋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对民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本册第七课也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及其影响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熟悉,是本课的教学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课型、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
[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课程资源] 教材、教学用书、课程标准、岳飞抗金的事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搜集有关女真族、金政权建立、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岳飞抗金的详细资料,女真人、岳家军等的图片。
2. 利用历史课件展现课本重要的历史图片、资料及历史故事。
学生准备: 收集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的故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诗人林升写的这首墙头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偏安江南的情景,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学习新课】齐读课本第 37页课前导言,学习第一部分: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概况:金是由哪个民族建立?女真族生活在哪里?
女真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生活方式有何特点?
勇敢善战,游牧渔猎的生活。
2.金的建立:哪一部落哪一首领统一女真族?金政权何时建立?谁建立?
3.金采取哪些治国措施?
(1)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2)颁行女真文字
(3)发展生产影响: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4.回顾上节课所学:
辽、西夏和金,他们的措施有何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插入过渡语,承上启下:金政权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使女真的势力迅速壮大,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状况如何呢?
二.金灭辽及北宋
1.北宋和辽两位君主有什么共同特点?由于宋辽两位君主的腐败无能,引发了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社会动荡,起义不断。
2.金灭辽:1125年
3.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这个琴棋书画诸事皆能,唯不能担当治国重任的昏君,惊慌失措,把帝位传给宋钦宗,他们的妥协求和,使金军趁势追击。
4.1127年,金灭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找同学描述这一中原王朝的耻辱。(出示幻灯片
9)播放岳飞《满江红》视频,承上启下:
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威武不屈的壮志情怀!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这个势力壮大的金朝停止南犯的步伐吗?安于在北方驻扎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岳飞抗金的成果、结果?
3.宋金议和的内容、影响?
展示南宋的建立情况。
展示政权并立形势的变化。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之所以能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为什么?总结得出:岳飞清正、廉洁,治军严明,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岳飞抗金的成果:收复失地,郾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昏庸无能的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什么在抗金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命令岳飞撤军并杀害岳飞?(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尊重和怀念岳飞?
(岳飞抗金符合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战争,精忠报国,反遭陷害,令人同情,威武不屈的豪迈气概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
岳飞墓和墓前秦桧夫妇的跪像正是表达了人们的爱憎情怀。
南宋的统治者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并签订了宋金和议,议和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再次引领学生思考林升的《题临安邸》,表达出诗人对统治者一味休战求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苟且偷安的愤慨之情,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命运,,沉醉在纸醉金迷中,,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如何评价宋金议和呢?
总结归纳本课内容,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随堂训练 1——5,使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课堂升华:
中国古代各民族间虽有斗争,但却是“兄弟越墙,家里打架”。辽宋夏金元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彼此间有战争和冲突,不管是战还是和,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彼此交融的步伐从未停止。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评测练习
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远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说这段话的人物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2.“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南宋哪位大将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 )
A.寇准 B.韩世忠 C.王彦 D.岳飞
2.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堰城大捷  B.南宋收复建康C.南宋建立 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4.下列是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5.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 )
A.辽统治者 B.金统治者 C.匈奴统治者 D.西夏统治者
课后反思
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评价时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应该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评价岳飞时也要注意角度,不能以民族英雄称呼之,可以称呼为抗金英雄。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导向。本节课体现了师生互动,运用岳飞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联系,有知识断层,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