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七上 再塑生命的人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七上 再塑生命的人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08: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0* 再塑生命的人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海伦·凯勒吗?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去认识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人物形象。(难点)
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作者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重点)
作者名片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凭着顽强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李汉昭译。海伦·凯勒一岁半时患了一场重病,失去了常人与生俱来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说话。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海伦·凯勒能够走出黑暗,而且最终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外,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凯勒是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莎莉文大半生的精力。没有莎莉文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海伦·凯勒写下此文。
字词学习
截然不同( ) 感慨( ) 搓捻( )
绽开( ) 疲倦不堪( ) 小心翼翼( )
不求甚解( ) 争执( ) 混为一谈( )
惭愧( ) 悔恨( ) 恍然大悟( )
jié
◆生难字
kǎi
cuō niǎn
zhàn
juàn

shèn
zhí
hùn
cán kuì
huǐ
huǎnɡ
激荡( ) 奥秘( ) 油然而生( )
捡( ) 拼凑( ) 花团锦簇( )
美不胜收( ) 企盼( )
dànɡ
ào
rán
jiǎn
còu

shènɡ

◆多音字
( )模仿( )模样
( )混乱( )混水摸鱼




hùn
hún
( )喷水( )喷香

pēn
pèn
◆词语集注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疲倦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所作所为: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
(1—5)“我”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第二部分
(6—13)“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
会了很多词,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课文解读
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读一读。
仔细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完全不同
  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我”在黑暗又沉寂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的状态。
反复,写出了处于黑暗、沉寂世界中的“我”的焦躁和对光明的强烈渴求。
海伦最后能走出这样的心灵障碍,再塑生命,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莎莉文对海伦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是怎样塑造小海伦的?
逐步引导她认识具体事物
先运用实物,让“我”产生兴趣,然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不仅让“我”学习一些简单的词,而且训练与培养“我”的思维方法。
历经“塑造”过程
循循善诱,不气馁、不放弃,千方百计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
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一说。
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认识“水”的过程并不顺利。海伦总是把“杯”和“水”搞混。莎莉文老师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的游戏,分散海伦的注意,平息她烦躁的心情。然后带海伦·凯勒到井房散步,让她把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过,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写“water”,使她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就是流过手上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样才让海伦认识了水。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
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感知人物
找出描写莎莉文老师的句子,品读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握”一“抱”,形象地描写出莎莉文老师母亲般的爱心。
亲切,有爱心
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教育有方
循循善诱
良苦用心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莎莉文老师抓住时机,巧妙转变教学方法,耐心地用实物触觉感受的方法教“我”学会写“水”。
极强的耐心
时机抓得准,教学方法独特奇妙
文中也有不少描写作者的句子,结合相关句子,谈谈海伦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强烈的好奇心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执著的求知欲
  在第11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去井房之前,“我”处在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中,陷进了痛苦的深渊。去井房后,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我”懂得了“水”这个词表达的具体内容,也让“我”第一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水”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强烈抒发了“我”在求知中获得的幸福体验。“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强烈的爱,对生活有了幸福的感受,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试谈谈“我”转变前后的不同感受。
转变前:
“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转变后:
“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深入探究
1.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
文中的海伦·凯勒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凯勒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2.莎莉文老师以其出色的教育艺术开启了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谈谈你的感想。
我喜欢莎莉文老师,因为她懂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她没有把海伦关在房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教学,而是带着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海伦在感兴趣的事物中学习语言,学习知识。
我喜欢莎莉文老师,因为她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海伦正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感召下,激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结构梳理
莎莉文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
教“我”写字(方法)
教“我”认识事物(时机)
让“我”获得幸福(爱心耐心)
教育有方
富有爱心
无比的敬爱与感激
海伦·凯勒
热爱生活(爱心)
敏而好学(好学)
坚忍不拔(坚毅)
主观努力
共创奇迹
艺术特色
1.条理清晰,过渡自然。
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挥洒自如,行文自然流畅。
2.文笔优美,感情真挚。
作者在回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时运用了诗一样美丽的语言,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朗读的欲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语言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拓展迁移
海伦小故事
在海伦五岁时,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密尔特蕾特。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摇篮,如果不是妈妈及时赶来,也许她的妹妹就会摔死。但是对于这一切,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小海伦却没有丝毫歉疚。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直到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
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地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
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世,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人士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课后作业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给予你怎样的影响呢?以“______的老师”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2.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