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08: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人才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走近作者
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词语解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马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同“只”,只、仅。
同“饲 ”,喂。
犹,尚且。
同“现”,表现。
正确的方法。
面对。
三、二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2.一词多义
介词,凭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
结构助词,的。
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指千里马。
补足音节,无实义。


代词,指千里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表示加强感叹语气。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试试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其他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3.重难点句子翻译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其时,韩愈初入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hūn)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均郁郁不得志,所以文中有“伯乐不常有”之叹。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四、三读课文——结合背景,理解主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悲叹千里马的遭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疑问,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判断或肯定语气,表达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慨。)
作者借千里马 的遭遇,对 的社会现状作了揭露。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 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 。
文章主旨
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埋没人才
愤懑
讽刺和控诉
五、四读课文——结合文体,掌握手法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
  伯 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如果你是千里马,要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重用,该怎么做
六、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给韩愈写一封信,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