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重点段落,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居所不仅是文人的生活空间,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如初中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刘禹锡《陋室铭》 。”那么被称为明文第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又如何体现他的精神家园呢?让我们走进项脊轩,一起聆听归有光的心声。(PPT展示)
二、朗读全文,把握内容
1. 第一遍集体诵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读出情感。思考:这篇课文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请大家通过诵读找出这种情感感受(文眼)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研读第一段,文章第一段主要怎么表现多可喜的呢
3.亦多可悲 ,具体表现在哪?请结合课文找出相关内容
明确:悲——家庭分崩、老妪忆先妣、先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知识链接: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先考,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
三、品读课文(第2-5段),体味亲人之间情感。
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写先妣) :先妣在三位亲人当中,母亲是最早离我而去的。大家来读一读,请大家思考先妣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明确、写先妣——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语言“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扣”。走到门前轻轻敲一下门怕惊动孩子,写活了母爱。一个动作、一句话,刻画了一个慈母的形象,这一细节准确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同时作者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也不言而喻。 ( 林纾先生“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2、少年归有光的伤痛(写大母 ):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细节,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明确:写先大母——突出“殷切期望”
对这位自幼丧母的孙子,祖母自然是格外关切,语言描写格外生动,如“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寄以祖母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但如今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殷切期望,怎能“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3、成年归有光的伤痛(写妻子): 归有光想起母亲离世,哭泣;想起祖母不在,长号不自禁;想起爱妻,他哭了吗?
(1)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明确:一问一学,表现夫妻之间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美好温馨。
(2):“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明确:吾妻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能转述姐妹之间的悄悄话,说明夫妻感情亲密。这里留下了他们种种美好生活的记忆。
(3)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明确:怕睹物思人——欢乐不再(吾妻死)。 久卧病无聊,内心惨淡,精神无所寄托。
(4).重点赏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作者睹物思人,物虽在而人已去,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了自己对妻子早亡的深深悲痛。
四、阅读拓展
1. 阅读赏析电视散文《情系项脊轩》 (视屏展示)
2. 有人说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也有人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范围狭小,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那么,你怎样看待本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
琐碎、平常——深情尽在细节中。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凡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语,母亲的慈爱、祖母的期盼、夫妻的恩爱都如在眼前了,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归有光牵手,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
3.分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
五、 小结
本文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
一间书房(项脊轩)、两种情感(一喜一悲)、 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六、拓展研习
细节是什么?
细节为什么可以激活情感?
细节是景的最不起眼处,为其不起眼故最真实。细节是人的最不经意处,为其不经意故最真挚。或许母亲的一个眼神、一缕白发、一个动作一声叮嘱,父亲的一声呵斥,仍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七、作业
1.小试牛刀: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感人细节,写一段表现亲情的生活细节。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节描写。( 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