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1 19: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
1.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走进作家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解题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基础梳理
(1)字音
瓶无储粟(sù) 求之靡(mǐ)途 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眄(miǎn)
流憩(qì) 矫(jiǎo)首 遐(xiá)观
出岫(xiù) 景(yǐng)翳(yì)翳 西畴(chóu)
窈窕(yǎo tiǎo)遑(huáng)遑 耘耔(yúnzǐ)
东皋(gāo) 心惮(dàn)远役 犹望一稔(rěn)
(2)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
整体感知
解题:《归去来兮辞》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序”中主要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
的经过;正文主要写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和农村生活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一)研读小序
1、齐读小序,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梳理字词句
2、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用原文语句回答)
3、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明确
1、 序言:主要介绍了自己做官的原因和离职的理由: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2、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因生活所迫而做官,又因违背自己的本性难堪而在八十余日后,弃官而去。
3、当堂训练。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二)梳理正文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具体品读
研读第一自然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恨”有什么作用?
5、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
2、“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4、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
5、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研读第二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潜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请找出体现抵家欣喜的语句。
3、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上有何作用?
5、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6、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怎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
2、、“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4、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家人相迎——一乐;居家之乐——二乐;游园之乐——三乐。
小结
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研读第三段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该如何理解?
3、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2、不矛盾。“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
3、这是作者在领略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返归自然的惋惜之情。
4、(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这样写为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作铺垫。
小结:
第三段再一次以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其后描写了作者的田园生活和感受,叙述其与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接着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然后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研读第四段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
2、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小结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的感慨,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追求的生活境界。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二句作为结语,点处全篇主旨。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当堂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荒芜
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4)舟遥遥以轻飏
以:修饰连词。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6)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副词,才。
载……载……:一边……一边……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8)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拿过来,端起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愉快,使愉快。
(9)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扶老:手杖
流憩: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
矫:翘:抬头的意思
遐”:远,与“迩”相对。
(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通“影”,“阳光”之间;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盘桓:徘徊。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明确: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陶渊明也希望能实现抱负,造福百姓,但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到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矫揉造作的高谈阔论更有意义。
学习借鉴——诗歌手法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2.语言朴素,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自《诗经》以来诗人惯用的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3.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第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处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的是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绪。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归去来兮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文脉展示
1、主旨——鄙弃官场,向往田园。
2、思路及结构:
(1)“田园将芜,胡不归?”
(2)园中之乐
(3)田中之乐
(4)“乐夫天命”(卒章显志)
3、线索:
(1)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2)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渡过余生
七、教学反思
诵读体会感情,练习熟练内容,是本课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