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走近作者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写作背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文体常识
词:诗歌的另一种形式,是可以和乐而唱的歌词。萌发于南朝,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牌名: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有一千多个。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念奴娇、渔歌子、江城子、浣溪沙、破阵子等等。)
题目:词的主要内容。
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来要读慢点),(疑问语气)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惊吓语气)有恨(恨要重读)/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枝叶稀疏的桐树
幽居之人
深夜
弯弯的勾月
思考: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作者借“孤鸿”传达了怎样的心境?
“梧桐”意象的象征意义
1、高洁品格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2、孤独忧愁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3、离情别绪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孤鸿”意象的象征意义
1、孤独悲伤
因此古今文人墨客经常选择用孤鸿来抒发孤独悲伤的情感,如《杂诗》:“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等等
2、高洁孤傲
大雁一般栖息在寒冷的沙洲而非枝头、重感情,懂义礼” 、壮雁即使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老雁前面。因为大雁的这些习性,所以大雁一直被文人看做高洁孤傲的象征。
3、离情别绪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再重逢相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如“鸿雁”一年中的两次迁徙。如李欣《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沉是课。”等等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知晓
水中的小块陆地
思考:为什么回头?为什么不肯栖?
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上阙中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两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缺月”、“疏桐”、“漏断”、“人”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作者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情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达手法及表达效果。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求栖息处的场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同流俗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心境的孤独与志趣的高洁。
小贴士:
注意色彩、构图、近大远小
画一画
你还知道哪些与写孤鸿有关的诗句呢?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思考
谢谢垂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