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20:33:3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鳌(áo)头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歼(qiān)敌
B.击罄(qìng) 攒(cuán)在一起 依(yǐ)着 凑合(chòu)
C.轮廓(kuò) 气氛(fèn) 御膳(shàn)房 千钧(jūn)一发
D.废墟(xū) 迥(jiǒng)然不同 爆(bào)炸(zhà)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歼(qiān 改jiān)敌
B:凑合(chòu 改còu)
C:气氛(fèn 改 fē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亭台楼阁 青松翠柏 色彩鲜明
B.和谐统一 池馆水榭 雄伟壮丽
C.滕罗翠竹 花坛盆景 相互衬映
D.烟雾缭绕 龙凤呈祥 井然有序
【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B、D正确
C:滕罗——藤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选出恰当的词语。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 工整 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
上是五座   (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惊叹 惊喜 吃惊)。
【答案】(1)完整
(2)精美
(3)惊叹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完整: 完备;没有残缺或损坏。 工整:指对仗工稳齐整;细致整齐。 整齐:有秩序;不乱;使整齐;大小长短差不多;合乎一定的形式。
(2)精致,是个形容词,并且特指某件东西制作的精巧细致(是一个结果);而精制是动词,并且特指:对一件工艺的精工制造(是一个过程)。精彩:出色,绝妙;精神;神采。
(3)惊叹:惊奇赞叹。惊喜:丝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 吃惊:指的人的一种心里反应,形容因为外界的刺激后感到惊讶。
故答案为:(1)完整;(2)精美;(3)惊叹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池馆水榭。
B.雪片跟冷风把人们关进屋里.连门板都上得严丝合缝。
C.他只会装些对工作有用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置得井然有序。
D.班会上,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教室里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B、C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项“庄严肃穆”庄重严肃,不轻浮,不随便,严肃恭敬。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斩增加,出现了双凤朝日、龙凤是祥彩画,还有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改,)北面神武门、(、改,)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删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删掉,)西六宫。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6.对《故宫博物院》的写作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角度展示,详略安排得当。
B.课文按方位顺序介绍故宫。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的方法。
D.本文说明方法有列数据、摹状貌、形象描述等。。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D正确。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总”的方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下列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而且在结构上   和   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   向   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3)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这是由   决定的。
【答案】(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课文“材料三”,完成练习。
故宫博物院欢迎您!
北京故宫(旧称祡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8.判断题。。
①北京故宫——紫禁城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宫殿。
②北京故宫已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北京故宫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9.张明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下面路线规划方案可行的一项是(  )
A.从东华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午门离开。
B.从午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神武门离开。
C.从神武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东华门离开。
10.张明想游故宫时向家人讲解一两个景点,阅读以上材料可以完成此任务吗?为什么?
【答案】8.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9.B
10.不能。因为上面的材料没有对任何景点进行具体的介绍。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根据课文内容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回忆,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 从“ 北京故宫(旧称祡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可知,这句话错误;
②从“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知,这句话正确;
③从“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知,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 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中“ 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可知, 张明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可以从午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神武门离开。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此材料主要是介绍了参观故宫的路线,没有景点介绍,所以, 张明想游故宫时向家人讲解一两个景点,阅读以上材料不能完成此任务。
故答案为: 不能。因为上面的材料没有对任何景点进行具体的介绍。
11.课内阅读
北京名胜古迹(节选)
陈亚丽
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
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
(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   
心旷神怡:   
(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   ,“三山”指   、   、   ;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 “一池”是   ,“三山”就是   、   、   。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
(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
(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2.判断下列二组中的语句,哪个表达更准确.。
(1)
A.在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人们叫它故宫。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2)
A.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B.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答案】(1)B
(2)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1)B句中的“中心”更准确地表达紫禁城在北京的具体方位。“现在”一词强调了以前叫紫禁城。所以B句表达得更准确。
(2)B句中的“ 现存”更准确地表达紫禁城是现有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所以B句表达得更准确。
故答案为:(1)B
(2)B
【点评】句子表达的准确性需要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鳌(áo)头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歼(qiān)敌
B.击罄(qìng) 攒(cuán)在一起 依(yǐ)着 凑合(chòu)
C.轮廓(kuò) 气氛(fèn) 御膳(shàn)房 千钧(jūn)一发
D.废墟(xū) 迥(jiǒng)然不同 爆(bào)炸(zhà)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亭台楼阁 青松翠柏 色彩鲜明
B.和谐统一 池馆水榭 雄伟壮丽
C.滕罗翠竹 花坛盆景 相互衬映
D.烟雾缭绕 龙凤呈祥 井然有序
3.选出恰当的词语。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 工整 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
上是五座   (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惊叹 惊喜 吃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池馆水榭。
B.雪片跟冷风把人们关进屋里.连门板都上得严丝合缝。
C.他只会装些对工作有用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置得井然有序。
D.班会上,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教室里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斩增加,出现了双凤朝日、龙凤是祥彩画,还有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6.对《故宫博物院》的写作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角度展示,详略安排得当。
B.课文按方位顺序介绍故宫。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的方法。
D.本文说明方法有列数据、摹状貌、形象描述等。。
7.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下列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而且在结构上   和   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   向   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3)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这是由   决定的。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课文“材料三”,完成练习。
故宫博物院欢迎您!
北京故宫(旧称祡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8.判断题。。
①北京故宫——紫禁城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宫殿。
②北京故宫已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北京故宫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9.张明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下面路线规划方案可行的一项是(  )
A.从东华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午门离开。
B.从午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神武门离开。
C.从神武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东华门离开。
10.张明想游故宫时向家人讲解一两个景点,阅读以上材料可以完成此任务吗?为什么?
11.课内阅读
北京名胜古迹(节选)
陈亚丽
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
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
(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   
心旷神怡:   
(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   ,“三山”指   、   、   ;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 “一池”是   ,“三山”就是   、   、   。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语言表达
12.判断下列二组中的语句,哪个表达更准确.。
(1)
A.在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人们叫它故宫。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2)
A.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B.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歼(qiān 改jiān)敌
B:凑合(chòu 改còu)
C:气氛(fèn 改 fē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B、D正确
C:滕罗——藤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1)完整
(2)精美
(3)惊叹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完整: 完备;没有残缺或损坏。 工整:指对仗工稳齐整;细致整齐。 整齐:有秩序;不乱;使整齐;大小长短差不多;合乎一定的形式。
(2)精致,是个形容词,并且特指某件东西制作的精巧细致(是一个结果);而精制是动词,并且特指:对一件工艺的精工制造(是一个过程)。精彩:出色,绝妙;精神;神采。
(3)惊叹:惊奇赞叹。惊喜:丝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 吃惊:指的人的一种心里反应,形容因为外界的刺激后感到惊讶。
故答案为:(1)完整;(2)精美;(3)惊叹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B、C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项“庄严肃穆”庄重严肃,不轻浮,不随便,严肃恭敬。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改,)北面神武门、(、改,)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删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删掉,)西六宫。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6.【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D正确。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总”的方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答案】8.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9.B
10.不能。因为上面的材料没有对任何景点进行具体的介绍。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根据课文内容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回忆,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 从“ 北京故宫(旧称祡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可知,这句话错误;
②从“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知,这句话正确;
③从“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知,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 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中“ 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可知, 张明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可以从午门进入故宫,参观完从神武门离开。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此材料主要是介绍了参观故宫的路线,没有景点介绍,所以, 张明想游故宫时向家人讲解一两个景点,阅读以上材料不能完成此任务。
故答案为: 不能。因为上面的材料没有对任何景点进行具体的介绍。
11.【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
(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
(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2.【答案】(1)B
(2)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1)B句中的“中心”更准确地表达紫禁城在北京的具体方位。“现在”一词强调了以前叫紫禁城。所以B句表达得更准确。
(2)B句中的“ 现存”更准确地表达紫禁城是现有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所以B句表达得更准确。
故答案为:(1)B
(2)B
【点评】句子表达的准确性需要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