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31 17: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民族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知道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实生活渗透民族文化知识。
重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我国独特的名族文化知识,并举实例。
难点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我国独特的名族文化知识,并举实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让学生们听曲识民族,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请学生说说自己属于什么民族;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 结合歌曲,体现了歌曲中的民族知识。
新课讲授 活动: 请将下列图片与其对应的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自主学习一: 1.我国的民族组成及所占比例。 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与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3.我国是一个团结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的的民族政策。 老师总结: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合作探究: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 活动: 读图,在下表空白栏中补充自己想了解的民族名称,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老师总结:由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即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进而得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并解释其含义。 自主学习二: 听歌学名族 〖听音乐我是认真的〗 播放视频,欣赏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在富有韵律的歌曲中,识别56个民族的名称及汉字的规范书写。 服饰上的民族知识 〖请展示,看我见过没〗 选取5-6张常见的民族服饰,设置为点击一张播放一张,让学生进行抢答,说出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装)。实在说不对的,老师进行补充。 舌尖上的民族知识 〖您来说,看我吃过没〗 给学生展示富有特色、典型的不同民族的美食图片(5-8张),老师以描述性语言为学生进行介绍。 (四)指尖上的民族知识 〖民族乐器猜猜猜〗 (五)人民币上的民族语言、文字 向学生展示一百元人民币纸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纸币的右上角,提出问题:1.有几种语言?2.什么意思?3.分别是那几种民族的语言?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总结:最上排——汉语拼音——中国人民银行 中左——藏文——中国人民银行 中右——维文——中国人民银行 下左——蒙文——中国人民银行 下右——壮文——中国人民银行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连线。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问题。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例如:“适龄儿童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合作探究我国各民族的分布。 学生通过读图找出表格中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识记我国的每个民族的名称、汉字的正确书写。 借助地图册、课本等资料原有的插图进行温习后再抢答 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活动,并查找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讨论 通过活动感受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我国的民族组成。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培养他们正确的民族观。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烘托课堂气氛。 有准备的抢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认识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让学生意识到:什么话中到处都是知识(地理知识),只是我们缺少关注。
课后作业 1.收集资料,谈谈端午节的起源,说一说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2.结合家乡情况,举例说明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我国的民族 总数、分类及占比 名称 民族之最(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最少、分布最广、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等)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分布 1.汉族——中部和东部 2.少数民族——东北、西北、西南 (二)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三、我国的民族风情 (一)听歌学名族 (二)服饰上的民族知识 (三)舌尖上的民族知识 (四)指尖上的民族知识 (五)人民币上的民族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