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猜猜他是谁?
●他被称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他曾经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以《最后一次演讲》标题为镜,试想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思考
演讲词
什么是演讲词?
演讲词:
也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思考
除了文体我们还能从《最后一次讲演》这一标题中看出什么?
这是最后一次演讲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仆夫人血泪控诉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甚至造谣李公仆先生被刺杀是因为“桃色事件”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一、闻一多及写作背景介绍
完成表格内容
构成要素 最后一次讲演
演讲者的身份
演讲的时间
演讲的背景(缘由)
演讲者的目的(主题)
演讲的场合
现场听众的构成
二、初读课文
爱国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
李公仆先生无端被暗杀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鼓舞爱国青年
云南大学举办的李公仆的追悼会上
爱国青年、特务、群众
三、铿锵朗读、体会情感
1.朗读前
①
注音
诬蔑( ) 籍贯( )
赋予( ) 卑劣( )
卑鄙( ) 蛮横( )
挑拨离间( ) 捶击( )
miè
jí
fù
bēi liè
bǐ
hènɡ
tiǎo
chuí
②根据上下文猜意思
卑劣:
诬蔑:
蛮横:
赋予:
挑拨离间:
卑鄙无耻:
卑鄙恶劣。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态度)粗暴而不讲道理。
给予(重大任务、使命等)。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1.朗读前
2.阅读指导
①演讲词特点:
②这篇演讲所针
对的对象分为:
对反动派:
对民主派:
感情激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感染力
憎恶、痛恨、蔑视
沉痛、赞扬、自信、自豪、坚定
民主派(我方)和反动派(敌方)。
在文中分别找到针对正反两方的演讲,揣摩朗读者的感情。
3.模拟朗读
找到你认为最鼓动人心或你最喜欢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1.发音正确、声音响亮
2.突出重音、掌握节奏
3.感情充沛、慷慨激昂
4.听范读
5.再次试读
相信你,一定能行!
课堂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闻一多演讲时慷慨激昂的情感,作者对待反动派则毫不留情的痛斥和批判;对待青年学生则激励鼓舞,一个爱国民主战士无私无畏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时代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做才能不负革命先烈的期望呢?
课堂小结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向反动派发出的一封战斗檄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多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是这篇演讲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