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生物 7.2.1动物的运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生物 7.2.1动物的运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1 14: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认同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为例,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某些脊椎动物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骨骼肌协作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骨、关节和骨骼肌协作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PPT、视频、相关图片、家兔骨骼标本、人体上肢模型、新鲜的猪关节、镊子、剪刀、塑料手套及测试题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的运动方式”视频。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也不同。“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3.设疑:动物是怎样通过运动器官完成各种动作的呢?今天,我们将以哺乳动物为例,进行探究、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观看视频。思考并说出从中获取的信息。观察图片。思考回答。说出知道的和了解到的动物的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离不开一定的结构。 激发兴趣,感知动物界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有关结构,为本节学习做好铺垫,从而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要难点点拨 总结建构 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与运动有关的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并口述本节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问题:1.观察家兔骨骼图片,特别注意前肢和后肢分别由哪些骨组成,然后尝试在自己上肢和下肢找到相应的骨。2.说出你知道的关节。关节有哪几部分组成?结合P50小资料,了解关节属于骨的哪种连接方式?推测关节有哪些特性?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3.骨骼肌的结构由几部分构成,是怎样附着在骨骼上的?有什么的特性?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4.骨、关节和骨骼肌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能否举例说明?5.哺乳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动物的运动对其生活有什么意义?要求:先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推选代表展示自学成果。运动系统的组成(一)骨要求学生,结合家兔骨骼标本,指出前肢和后肢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然后尝试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到相应的骨的部位。(二)关节提出问题:思考肱骨和上肢骨都是骨骼吗?要求学生指出相应的骨,并加以区别。介绍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类型: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关节。针对学生大都不解的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和特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进行师生互动探究:1.请两位力大的男生上台,指导牵拉猪四肢关节,感知关节的牢固性。2.再通过活动猪关节和自身关节,感知其灵活性。再引导学生分析决定其特性的结构:出示解剖好的猪关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理解关节的特性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教师总结:灵活性-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牢固性-关节囊及其内外韧带。(三)骨骼肌:问题引导:出示人体上肢模型,指出仅有骨和关节,上肢能活动吗?引出骨骼肌的结构、特性和作用。把门和墙壁当作骨,引导学生思考在人开门中,合页和人的作用。二、运动的产生:(一)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1. 展示上臂肌肉图,引导学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活动体验,以屈肘和伸肘动作为例,感知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3.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 肌肉收缩 骨绕关节运动。并尝试用一句话简洁概括三者的关系。引导学生领悟:1.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离不开骨、关节和肌肉的密切配合: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2.一个动作的产生至少是由两组肌肉协调配合完成的。因为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要想让骨恢复原位,必须要靠另一组肌肉的收缩牵拉。(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引导质疑:联系生活,当我们跑步时,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如呼吸为什么加快,大汗淋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或哺乳动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运动系统的活动也离不开消化、呼吸、循环等各系统配合。三、运动的产生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视频中各种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使学生领悟到正因为各系统的配合,使动物的运动更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师生共同总结,并进行板书:引导学生明确: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2各器官在运动中主要作用:骨起保护支持作用,关节可使骨绕着转动更加牢固灵活,骨骼肌发挥动力作用。动作产生的过程及意义 结合实际,联系体育课中,思考哪些结构受伤时会失去运动能力,尝试说出,初步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与运动的关系。结合问题,学具,自学。针对自学中的难点和疑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初步解决问题。 结合标本,进一步认识各种骨。小组代表发言:指出所认识的骨和自身相应骨的部位: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同时认识到骨与骨间的连接有多种方式。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聆听、辨析。思考:骨与骨骼的区别和联系,了解骨的连接方式不同,同时意识到关节的作用。小组代表说出知道的自身的关节,并指图说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推测关节在运动中作用。活动体验:关节的特性与之相适应的结构。1.用力牵拉关节相连的骨。2.观察关节囊、韧带等结构。3.用镊子撕开关节囊,用手指触摸关节软骨及腔内的液体,体验感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观看、观察和分析,感知关节的结构和特性,分析关节对运动的意义。汇报体验和观察结果。说出关节的特性:灵活性、牢固性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以及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骨骼肌的名称、组成、各结构的作用和特性。学生作活动,分析开门时人的作用,推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动力作用。学生代表指图回答。活动:体验屈肘和伸肘动作。在老师引导下,举高上肢,并做屈肘和伸肘动作,同时,用手去感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活动中的状态变化。明确: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理解骨骼肌之间的协做关系。一个动作的产生至少是由两组肌肉协调配合完成的。 然后尝试描述在动作产生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如何协调配合的: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观察、思考、回答,理解运动的产生需要多种系统的共同参与。思考、回答。 是所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人体自身就是好的教具,通过自身的活动、感受、观察,获得感性知识。 以观察实物、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指认,加深对骨的认识,同时发现新问题,骨的连接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关节,掌握关节的名称和作用。关节的特性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学生大都不解,以实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充分感知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亲自完成具体的动作,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体验、观察、叙述的能力。 及时总结,加深理解记忆。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引导回顾前面同学们提到的在运动中导致失去运动的原因,思考你在运动中应注意什么?2.提示积极运动有利于提高各系统的机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引导学生回顾并分析蚯蚓运动慢的重要原因:没有骨。 联系实际,分析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知道脱臼。明确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佩带护腕、护膝等。分析蚯蚓运动慢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理解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保护关节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达标检测 分发并出示检测题,组织回答、点评。 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及时强化、反馈。
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参考教材“试一试”,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小制作,体验肌肉牵动骨运动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