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一、复习知识
1、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如何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一、复习知识
3、判断下列成语包含的变化是什么变化
死灰复燃、蜡炬成灰、木已成舟、
磨杵成针、滴水成冰、集腋成裘
化学变化:
死灰复燃、蜡炬成灰
物理变化:
木已成舟、磨杵成针、集腋成裘
一、复习知识
4、(1)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
(2)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的实验现象
(3)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5、用化学符号表示氧气、氢气、水
O2、 H2 、H2O
一、复习知识
6、某种固体受热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C
二、新课讲授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发展就走到了尽头。
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 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的烧灼情况。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灼烧情况:外焰处木条碳化,变黑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现象及结论: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烧杯振荡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CO2生成
CO2检验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操作:尝试点燃白烟燃烧有水生成
现象及结论:点燃白烟,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
是汽化的石蜡(汽化的蜡烛小颗粒)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取一支蜡烛,点燃,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现象
刚点燃时 火焰较小,烛芯周围的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烛芯上吸有熔化的石蜡
燃烧过程中 火焰逐渐变大,火焰呈黄白色,分为3层;最外层最亮,内层最暗,液态的石蜡顺着蜡烛流下并凝固,蜡烛逐渐变短
熄灭时 产生白烟,同时闻到特殊气味
熄灭1分钟后 烛芯周围的液体变为固体
(一)从问题开始
二、新课讲授
有了问题,就要设法寻找答案。
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呢?首先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提出猜想或假设,然后通过实验、调查或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结论,最后还要对探究的过程及结论进行反思评价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实验1-1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燃烧的,因为气态的石蜡比液态或固态的石蜡更容易被点燃
二、新课讲授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确定了科学探究的问题后,从设计实验到实施实验需要“三思而后行”;实验完成后,还应“行后而三思”。
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二、新课讲授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学好化学,有助于我 们增进对物质世界的了解,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 “做实验”中“学化学”,你会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让我们到实验室去吧!
三、课堂总结
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的产物及检验:水H2O、
二氧化碳CO2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一、从问题开始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六个过程: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的具体过程:固态→液态→气态
反思的思路:方法、程序、过程、改进、其他问题……
四、课堂检测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时会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蜡烛燃烧时,在烛芯处有蜡烛蒸气。
判断
1.熄灭蜡烛时,出现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2.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呈气态且无色,故不会观察到。
3.蜡烛在烛芯附近由固态变成液态,又由液态变成气态,因此烛芯处有石蜡蒸气燃烧,这种说法符合实际。
对有关蜡烛燃烧的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蜡烛呈固态,只有受热熔化变成气态后才能燃烧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
四、课堂检测
选择
A
还有物理变化:蜡烛熔化……
二氧化碳CO2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四、课堂检测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反思 D.实验结论
选择
A
四、课堂检测
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请对下列化学探究过程进行排序( )
①反思与交流②形成总结性报告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⑥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A.⑥③④⑤①② B.⑥⑤④③②①
C.⑤⑥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⑤⑥③
选择
B
四、课堂检测
填空
壁上有水雾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外
内
焰心
最高
最低
四、课堂检测
【示范题】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作出猜测: 。
(2)活动过程和记录:取3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
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②将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运用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外焰
离太远
焰心
外焰
四、课堂检测
(2)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见下表:
运用
结论:用外焰给物质加热所需时间最少,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第①种情况 第②种情况 第③种情况
所需时间 57秒 48秒 25秒
结论
离太远
焰心
外焰
分析表中数据
回到假设
四、课堂检测
(3)问题与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 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 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运用
不行
因为因为所取水的量也会影响加热所需的时间,在此探究实验中,必须控制变量,确保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而其他因素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2秒后拿出观察,处在外焰的火柴梗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感谢在座
各位的聆听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