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底层中的各种化石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进化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学说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
杂交的方法为他提供了变异的新品种(供选择的前提)
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新品种的方向
卵用
肉用
观赏
药用
肉卵兼用
1.几个品种的鸡与原鸡相比,它们分别有什么不同?
狼山鸡(肉用)的个体较大,肉质鲜美
来亨鸡产卵率高
斗鸡体形优美,颜色鲜丽,攻击性较强
乌骨鸡药用价值高
芦花鸡体形较大,产卵率较高
2.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产生的?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了各种生物新品种。
3.举例说出用人工选择方法培育成的植物或动物品种。
自然界对生物也存在着选择
1、达尔文地雀的进化
2、曼彻施特桦尺蠖的变化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科学家的故事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1.关于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医生。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特别热衷于打猎和骑马旅行.
16岁时,为了让他将来继承祖业,父亲送他到爱西堡大学学医。但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常到海边向人学习采集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和作观察记录。
达尔文(1809—1882)
19岁那年,达尔文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他学会了如何发掘并鉴定地质矿物标本等,为他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那时候,达尔文还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要仔细考察当地动物、植物资源。许多实例引起他的思考,并使他对“上帝造物论”产生了怀疑。
在南美洲,达尔文发现了古犰狳的化石。它们与现代生活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有不同。这是否说明现代的动物是由古代的动物发展而来的呢?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这里不同岛上的地雀各有其特点。这种现象使达尔文想到物种可能在不断地变化着。
各地的所见所闻,都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渐进化的。但是,当时达尔文还不能说明引起生物进化的原因。考察归来,达尔文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贝格尔号”舰的航行
达尔文耐心地收集资料和证据。他访问过农夫、 种子供应店店主和家畜、家禽饲养人。他还亲自饲养鸽子,观察家鸽在人工饲养下所产生的变异.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引起极大的反响。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给神创论以致命的一击,它证明了整个有机界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并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物种起源》中什么观点震撼了世界?有何历史意义?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