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山居秋暝
王维
解剖本诗形式 学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首联
颔联 对仗
颈联 对仗
尾联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世称“诗佛”。虽为朝廷命官, 40岁后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
诗人小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1.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
“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顺流而下的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空山 ---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
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
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空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雨后天气转凉了许多,到了夜里,秋的味道就更浓了。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清泉---清澈的泉水。
皎洁的月光从松林间洒落下细碎银光,潺潺的泉水从石头上缓缓流过。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闪烁着。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明月 松 清泉 石
幽美、清新、明净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竹喧:从竹林中传出喧笑声。 莲动:荷花摇动。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是洗衣的意思。下渔舟:渔船顺流而下。
竹林里突然传出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转头望向水面,只见水面上的莲叶晃动、推挤着,原来是渔船正从那儿经过呢!
颈联单纯的描绘眼前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竹林边传来嘻笑声,是村庄小姑娘洗完衣服要回家了;不远处的水岸旁,有一大片荷叶,荷叶忽然翻动起来,原来是渔夫准备捕鱼去。听到“竹喧”声,知道是“浣女”归来;看到“莲动”,知道是渔舟出去。 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写人,只闻其声,侧面描写。出句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选取了哪些意象?
竹 浣女 莲 渔舟
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讨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有五个好处: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两联都是写景,描写对象有何不同?
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山村的自然美
清新、宁静
浣女、渔舟
——村民的生活美
淳朴、善良、闲适、安乐
景、人和谐统一,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
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 “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本意思是停止,在这里是指凋零。
王孙---指诗人自己。或贵族的子弟,
也就是贵公子的意思。
闲游的贵公子啊!春天的美好景致虽已不再,但山中秋景自有另一番味道,还是值得留下来细细品味的呀!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讨论
颔联和颈联所写的是雨后山居的景色,雅淡而纯洁,明净而和谐。图中包括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莲花丛中顺流而下的渔船,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颔、颈二联有景有人,有动有静:
颔联主要写景,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诗中有画﹔
颈联主要写人,喧笑的浣女,渔舟之动也暗示人的活动,主要为动态描写,画中见诗。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情感
欣赏练习
1.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
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
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
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
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C
欣赏练习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
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
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
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
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
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
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