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章 探究电路-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上学期期末试题(2018-2021)按章节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秋 厦门期末)以下方法中,能使金属丝电阻增大的是( )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
C.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增大金属丝中的电流
【答案】B。
【解析】解: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在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金属丝的电阻变小,故A错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变大,故B正确;
C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加大导线两端的电压或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时,导体的电阻不变,故CD错误。
2.(2021秋 厦门期末)如图的情景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 )
A.用取暖器烘衣服 B.用湿手触摸开关
C.充电后及时断电 D.手指塞进插座孔
【答案】C。
【解析】解:A、水是导体,在取暖器上烘烤衣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B、生活用水是导体,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否则会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C、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断电,可以节约电能,故C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D、手指塞进插座,容易接触火线引起触电,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开关S闭合后灯L不发光,用测电笔测试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两孔均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经检查,保险丝未烧断,则故障是( )
A.灯丝发生断路 B.插座发生短路
C.进户火线断路 D.进户零线断路
【答案】D。
【解析】解:
A、若灯丝断了,则测电笔测试电灯的左接线处和插座左孔时,氖管不会发光,故A错误;
B、若插座发生短路,则电路中的电流会过大,保险丝会熔断,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若进户火线断路,则测电笔测试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两孔均不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故C错误;
D、若进户零线断路,此时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两孔都与火线相连,氖管均会发光,故D正确。
4.(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过程中(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A1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B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
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
5.(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电源电压10V保持不变,R=20Ω,虚线框内所有电阻阻值均未知。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2A,如果用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则电流表示数将变为( )
A.1 A B.2.5 A C.3 A D.4 A
【答案】B。
【解析】解:根据电路图可知,R与虚线框内的电阻并联;
由I=可得,电路的总电阻:R并===5Ω,
虚线框内所有电阻的等效电阻为R′,由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代入数据,=+,
解得R′=Ω;
用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此时并联的总电阻R″:
=+,代入数据,=+,
解得,R″=4Ω,
电流表示数将变为:I′===2.5A,
6.(2019秋 厦门期末)“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抹布擦拭插座的灰尘
B.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部位
C.只要不接触到高压带电体就不会造成触电
D.在户外遇到雷雨的时候,应到大树下避雨
【答案】B。
【解析】解:A、生活用水是导体,用湿抹布擦拭通电插座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用测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尖金属部位,因为笔尖的金属部位接触带电体,手指接触了会触电,故B正确;
C、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C错误;
D、大树、人打的伞是地面的尖端突起物,易受雷击,在树下避雨及其危险,故D错误。
7.(2019秋 厦门期末)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R为定值电阻,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2.若把其中一个电表改装成温度计,要求温度升高时,电表示数增大。下列操作可提高温度计灵敏度的是( )
A.减小电源电压 B.减小R的电阻值
C.增大电流表量程 D.增大电压表量程
【答案】B。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热敏电阻Rt串联,电压表测Rt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当温度升高时,Rt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R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Rt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所以将电流表改装成温度计符合题意,而将电压表改装成温度计不符合题意;
要提高温度计灵敏度,需要减小电流表量程(减小其分度值),故C不符合题意;
因为温度计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与电压表的量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增大电源电压、减小R的电阻值时,电路中的电流会更大,能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8.(2019秋 厦门期末)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答案】D。
【解析】解:
A、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有关,只知道导体的材料,不知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关系,无法确定铜线与铝线电阻的大小,故A错误。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由于材料不同,则电阻不相等,故B错误;
C、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粗,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所以,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小,故C错误;
D、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导体电阻越大,所以,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故D正确。
9.(2018秋 厦门期末)以下四个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主要起控制变量作用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D.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答案】B。
【解析】解: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改变电阻值,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符合题意;
C、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得出多组数据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
D、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分析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实际电压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10.(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电源电压不变,为了实现P向左移动时,R1消耗的功率增大,开关的状态可以是( )
A.只闭合S1、S2 B.只闭合S2、S3
C.只闭合S1、S3 D.三个开关都闭合
【答案】A。
【解析】解:
A.只闭合S1、S2时,R1与L并联后再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当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则并联部分分得的电压变大,即R1两端的电压变大,由P=UI=可知,R1消耗的功率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只闭合S2、S3时,电路断路,P向左移动,R1消耗的功率始终为零,故B不符合题意;
C.只闭合S1、S3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滑片移动时,R1消耗的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三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L并联,滑片移动时,R1的电压不变,则R1消耗的功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11.(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暗 B.电压表V示数变小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 D.电路总电阻变大
【答案】D。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B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实际功率均不变,即灯泡L的亮暗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故AC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
由R=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故D正确。
12.(2018秋 厦门期末)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用电不规范造成的安全事故,以下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接地
B.用电器失火时,应先灭火,再切断电源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应与笔尖接触
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答案】A。
【解析】解: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是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故A正确;
B、发现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火措施;切不可带电救火,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故B错误;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C错误;
D、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断开开关,切断火线,防止触电事故。故D错误。
13.(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压表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U2,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 )
A.U1:U2 B.U2:UI C.U2:(U2﹣U1) D.U1:(U2﹣U1)
【答案】D。
【解析】解:
闭合开关S1、S2时,只有电阻R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U=U2,
只闭合开关S1时,定值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则R1的电压为U′=U1;
因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所以R2的电压:U″=U﹣U′=U2﹣U1;
串联时通过R1、R2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
===。
二.填空题
14.(2021秋 厦门期末)把两个分别标有“10Ω,0.3A”和“20Ω,0.6A”的定值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3 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0.45 A。
【答案】3;0.45。
【解析】解:(1)标有“10Ω 0.3A”的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
标有“20Ω 0.6A”的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
则定值电阻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分别为:
U1=I1R1=0.3A×10Ω=3V,
U2=I2R2=0.6A×20Ω=12V,
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为保证元件安全,并联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U1=3V;
(2)当并联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时,
通过标有“10Ω 0.3A”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1=0.3A,
此时通过标有“20Ω 0.6A”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2′===0.15A,
所以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I1+I2′=0.3A+0.15A=0.45A。
三.作图题
15.(2021秋 厦门期末)如图a是一个插座带开关的面板,图b是面板内部的接线图。请将图中各元件接入电路,其中开关只控制电灯。
【解析】解:灯泡接法:火线首先过开关,然后进入灯泡,最后回到零线上;
三孔插座接法: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16.(2020秋 厦门期末)教室里采用多盏“220V 26W”的LED灯进行照明,提供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均匀度。将图中的LED灯和开关接入电路,使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正常工作。
【解析】解:由于LED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则两盏灯都能正常工作时,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开关串联在干路上,并且开关接在LED灯和火线之间,如图所示:
17.(2019秋 厦门期末)如图是一种调光台灯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要求:旋钮带动滑片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请完成该电路的连接。
【解析】解:
旋钮带动滑片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I=可知,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电阻应变小,电位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小,
由图可知,将b和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后,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其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变亮,如图所示:
18.(2019秋 厦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家庭电路中可用一个开关控制插座,增强安全性。请在图乙中将开关和插座正确连入电路。
【解析】解:
由题知,家庭电路中可用一个开关控制插座,且火线先连接开关,再连接三孔插座右边接线柱;
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19.(2018秋 厦门期末)讲台上方有两盏照明灯,由一个开关同时控制。请在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析】解:讲台上方的两盏照明灯是并联的,由一个开关同时控制,所以开关接在干路上;为使操作更安全,开关应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1秋 厦门期末)用如图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备选器材有:电池组、定值电阻R(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10Ω,2A”“20Ω,1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序号 1 2 3
电流I/A 0.10 0.20 0.24
电压U/V 1.0 2.0 2.4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目的是 为了保护电路 。
(3)实验数据如上表,得出结论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4)实验中发现虽然用了两节干电池,但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3V,原因可能是 电池已发生损耗,两端电压低于3V 。
(5)若想要测量的电流值范围最大,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分别选择 5 Ω和 20 Ω。(均在备选器材中选取)
【答案】(1)断开;(2)为了保护电路;(3)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电池已发生损耗,两端电压低于3V;(5)5;20。
【解析】解:(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得出的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实验中发现虽然用了两节干电池,但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3V,原因可能是电池已发生损耗,两端电压低于3V;
(5)电源电压不变,由I= 可知,电阻的变化范围越大,测量的电流值范围最大,所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分别选择5Ω和20Ω。
21.(2020秋 厦门期末)“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1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1)图中电路还有一条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右端,这是为了 保护电路 。
(3)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将AB间5Ω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调节滑片P,直至 电压表示数为1.5V 再次记录数据。
(4)当AB间换成20Ω的电阻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无法完成实验,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
【答案】(1)见上图;(2)断开;保护电路;(3)变大;电压表示数为1.5 V;(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解析】解:(1)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路中,根据I===0.3A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且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如下图:
(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
(3)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由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增大,根据串联电压的规律,应增大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知,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要增大,故向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1.5V;
(4)图中电池为3节,所以电源电压为3×1.5V=4.5V,当AB间换成20Ω的电阻时,
电路的电流为:
I′===0.075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U﹣UV=4.5V﹣1.5V=3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阻为:
R滑===40Ω>10Ω,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
所以当AB间换成20Ω的电阻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无法完成实验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太小了。
22.(2020秋 厦门期末)用一根长15cm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恒为3V,AB为铅笔芯,P为鳄鱼夹。移动鳄鱼夹P,用刻度尺测量铅笔芯AP段的长度L,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序号 1 2 3 4
L/cm 15.0 10.0 5.0 3.0
I/A 0.50 0.73 1.50 2.70
电阻R/Ω 6 4.1 1.1
(1)计算表格中第3次测量的电阻值R= 2 Ω。
(2)请在图乙中画出R﹣L关系图象。
(3)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结论: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成正比 。
【答案】(1)2;
(2)如图:
(3)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成正比。
【解析】解:(1)电源电压为3V,第3次测量的电流值为1.50A,
则根据I=可得:R===2Ω;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可得R﹣L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3)根据图象可知: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成正比。
23.(2019秋 厦门期末)用图1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如下:电源(4.5V),滑动变阻器(“10Ω2A”、“50Ω1.5A”),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定值电阻(5Ω、10Ω、20Ω)。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取“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与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多次实验后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如图2:
①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为了扩大数据的范围,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改用最大阻值更大滑动变阻器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取“50Ω 1.5A”滑动变阻器与5Ω的定值电阻完成了第1次实验,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5
2 10
3 20
①进行第2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2.5 V,并记录数据。
②进行第3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闭合开关,发现异常现象: 电压表示数超过量程 请针对此现象提出正确的操作建议 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答案】(1)①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改用最大阻值更大滑动变阻器;
(2)①2.5;②电压表示数超过量程;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解析】解: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如下图所示,图象反向延长线过原点,
故分析图象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则说明R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较大,即为了扩大数据的范围,即减小R的电压和电流,故可改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2)①第1次实验中,所用电阻为5Ω,通过的电流为0.5A,由欧姆定律,电阻的电压为:
UV=IR=0.5A×5Ω=2.5V;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进行第2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5V,并记录数据;
②将由5Ω更换为10Ω时,因电阻的电压为2.5V,由串联电路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
4.5V﹣2.5V=2V,变阻器的电压为定值电阻电压的=0.8倍,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8×10Ω=8Ω;
进行第3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即20Ω的定值电阻与8Ω的电阻串联,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电路的电流为:
I′===A,
由欧姆定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滑=I′×R3=A×20Ω≈3.2V>3V,
故闭合开关,发现异常现象:电压表示数超过电压表量程;
正确的操作建议: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24.(2018秋 厦门期末)小倩用如图甲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6V,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20Ω、30Ω。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R1 (选填“R1”或“R2”)。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R2短路(或将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 。
(3)解决问题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数据记录于上图表格中,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为 0.1 A。
(4)换上30Ω的电阻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片都无法完成实验,由此推断她使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C 。
A.10Ω 2A
B.20Ω 2A
C.50Ω 1A
D.100Ω 1A
(5)小倩运用图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电流与电阻的明确关系。请在图丙坐标系中完成图像绘制。
【答案】(1)R1;(2)R2短路(或将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3)0.1;(4)C;(5)如上所示。
【解析】解:
(1)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变阻器R2起到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的作用,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R1;
(2)图甲电路中,电压表测R1的电压,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R2短路(或将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
(3)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1A;
(4)由上表数据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IR=0.2A×10Ω=2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6V﹣2V=4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倍,
换上30Ω的电阻后,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为:R滑=2×30Ω=60Ω,
由题意可知,当接入30Ω电阻时不能完成实验,说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小于60Ω,
同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2×20Ω=40Ω,由题意能完成这次实验,说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不小于40Ω,
所以她使用的变阻器最大电阻在40Ω~60Ω,则使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50Ω 1A,故选C;
(5)横坐标表示电阻,每两小格表示5Ω,纵坐标表示电流,每小格表示0.1A,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连线,如下图所示:
25.(2018秋 厦门期末)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表的三个不同方案:
序号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电路
设计思路 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的电阻串联,并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1)该实验的原理是 R= 。
(2)三个方案中能实现“多次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案有 3 个。
(3)在交流与评估中,方案三获选最佳,其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 可连续改变待测电阻的电压与电流(或操作较方便) 。
(4)小林测得一组数据U1和I1后,才发现电压表接错位置,如图1.但爱动脑筋的小林用此电路仍然测出了电阻阻值。请写出测量步骤:(测量的物理量请用字母表示) 移动滑片,再记录一组数据,电压表示数为U2,电流表示数为I2 。
(5)请写出表达式:Rx= 。(电源电压未知结果用U1、I1和小林测得的物理量字母来表示)
【答案】(1)R=;(2)3;(3)可连续改变待测电阻的电压与电流(或操作较方便)
(4)移动滑片,再记录一组数据,电压表示数为U2,电流表示数为I2;(5)。
【解析】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R=。
(2)方案一中,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
方案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的电阻串联,并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总电阻改变,
由欧姆定律,两个方案都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
方案三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改变电阻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
故三个方案中能实现“多次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案有3个;
(3)方案三中,获选最佳,是因为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连续改变待测电阻的电压与电流(或操作较方便);
(4)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移动滑片,再记录一组数据,电压表示数为U2,电流表示数为I2;
(5)根据串联电压的规律,电阻Rx两端的电压:
Ux=U﹣U1,
由欧姆定律得,电阻Rx的阻值:
Rx==﹣﹣﹣﹣﹣①
同理,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U2时,电阻Rx两端的电压:
Ux=U﹣U2,
由欧姆定律得,电阻Rx的阻值:
Rx=﹣﹣﹣﹣﹣﹣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
U=﹣﹣﹣﹣﹣③,将③代入①可解得:
Rx====。
五.计算题
26.(2020秋 厦门期末)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学以致用设计了一款金属电阻温度计,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恒为24V,电流表、电压表(0﹣15V),Rt为测温金属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将Rt放入0℃的物体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示数为8V,将此处标记为0℃电流表示数为I0。为保证电压表盘上的温度刻度均匀分布,需控制电流不变,温度计每次测量均需调节R使电流表示数保持为I0。
(1)计算I0的大小。
(2)求该温度计的最高测量温度。
(3)改变I0的大小,可将温度计的量程扩大到0℃﹣240℃,则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应为多少?
【答案】(1)I0的大小为0.1A。
(2)求该温度计的最高测量温度为140℃。
(3)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应为240Ω。
【解析】解:(1)根据电路图可知,Rt与R串联,电压表测量Rt两端电压;
根据图乙可知,当t=0℃时,Rt=80Ω,且Ut=8V
则I0===0.1A;
(2)测最高温时,Ut′=15V
由I=可得,Rt′===150Ω
根据图乙可得:Rt=t+80=0.5t+80
则当Rt′=150Ω测得温度计的最高测量温度:t=140℃;
(3)当t=240℃时,由Rt=0.5t+80得:Rt″=200Ω
则I0′===0.075A,
此时,滑动变阻器对应的阻值为:Rt1===120Ω;
当t=0℃时,Rt=80Ω
Ut″=I0Rt=0.075A×80Ω=6V
此时,滑动交阻器对应的阻值为Rt2===240Ω,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应为240Ω。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章 探究电路-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上学期期末试题(2018-2021)按章节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秋 厦门期末)以下方法中,能使金属丝电阻增大的是( )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
C.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增大金属丝中的电流
2.(2021秋 厦门期末)如图的情景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 )
A.用取暖器烘衣服 B.用湿手触摸开关
C.充电后及时断电 D.手指塞进插座孔
3.(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开关S闭合后灯L不发光,用测电笔测试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两孔均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经检查,保险丝未烧断,则故障是( )
A.灯丝发生断路 B.插座发生短路
C.进户火线断路 D.进户零线断路
4.(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过程中(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A1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小
5.(2020秋 厦门期末)如图,电源电压10V保持不变,R=20Ω,虚线框内所有电阻阻值均未知。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2A,如果用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则电流表示数将变为( )
A.1 A B.2.5 A C.3 A D.4 A
6.(2019秋 厦门期末)“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抹布擦拭插座的灰尘
B.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部位
C.只要不接触到高压带电体就不会造成触电
D.在户外遇到雷雨的时候,应到大树下避雨
7.(2019秋 厦门期末)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R为定值电阻,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2.若把其中一个电表改装成温度计,要求温度升高时,电表示数增大。下列操作可提高温度计灵敏度的是( )
A.减小电源电压 B.减小R的电阻值
C.增大电流表量程 D.增大电压表量程
8.(2019秋 厦门期末)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9.(2018秋 厦门期末)以下四个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主要起控制变量作用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D.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0.(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电源电压不变,为了实现P向左移动时,R1消耗的功率增大,开关的状态可以是( )
A.只闭合S1、S2 B.只闭合S2、S3
C.只闭合S1、S3 D.三个开关都闭合
11.(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暗 B.电压表V示数变小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 D.电路总电阻变大
12.(2018秋 厦门期末)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用电不规范造成的安全事故,以下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接地
B.用电器失火时,应先灭火,再切断电源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应与笔尖接触
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13.(2018秋 厦门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压表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U2,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 )
A.U1:U2 B.U2:UI C.U2:(U2﹣U1) D.U1:(U2﹣U1)
二.填空题
14.(2021秋 厦门期末)把两个分别标有“10Ω,0.3A”和“20Ω,0.6A”的定值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
三.作图题
15.(2021秋 厦门期末)如图a是一个插座带开关的面板,图b是面板内部的接线图。请将图中各元件接入电路,其中开关只控制电灯。
16.(2020秋 厦门期末)教室里采用多盏“220V 26W”的LED灯进行照明,提供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均匀度。将图中的LED灯和开关接入电路,使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正常工作。
17.(2019秋 厦门期末)如图是一种调光台灯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要求:旋钮带动滑片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请完成该电路的连接。
18.(2019秋 厦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家庭电路中可用一个开关控制插座,增强安全性。请在图乙中将开关和插座正确连入电路。
19.(2018秋 厦门期末)讲台上方有两盏照明灯,由一个开关同时控制。请在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1秋 厦门期末)用如图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备选器材有:电池组、定值电阻R(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10Ω,2A”“20Ω,1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序号 1 2 3
电流I/A 0.10 0.20 0.24
电压U/V 1.0 2.0 2.4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目的是 。
(3)实验数据如上表,得出结论 。
(4)实验中发现虽然用了两节干电池,但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3V,原因可能是 。
(5)若想要测量的电流值范围最大,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分别选择 Ω和 Ω。(均在备选器材中选取)
21.(2020秋 厦门期末)“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1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1)图中电路还有一条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右端,这是为了 。
(3)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将AB间5Ω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调节滑片P,直至 再次记录数据。
(4)当AB间换成20Ω的电阻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无法完成实验,原因是 。
22.(2020秋 厦门期末)用一根长15cm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恒为3V,AB为铅笔芯,P为鳄鱼夹。移动鳄鱼夹P,用刻度尺测量铅笔芯AP段的长度L,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序号 1 2 3 4
L/cm 15.0 10.0 5.0 3.0
I/A 0.50 0.73 1.50 2.70
电阻R/Ω 6 4.1 1.1
(1)计算表格中第3次测量的电阻值R= Ω。
(2)请在图乙中画出R﹣L关系图象。
(3)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结论: 。
23.(2019秋 厦门期末)用图1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如下:电源(4.5V),滑动变阻器(“10Ω2A”、“50Ω1.5A”),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定值电阻(5Ω、10Ω、20Ω)。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取“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与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多次实验后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如图2:
①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为了扩大数据的范围,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取“50Ω 1.5A”滑动变阻器与5Ω的定值电阻完成了第1次实验,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5
2 10
3 20
①进行第2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V,并记录数据。
②进行第3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闭合开关,发现异常现象: 请针对此现象提出正确的操作建议
24.(2018秋 厦门期末)小倩用如图甲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6V,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20Ω、30Ω。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R1”或“R2”)。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
(3)解决问题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数据记录于上图表格中,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为 A。
(4)换上30Ω的电阻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片都无法完成实验,由此推断她使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A.10Ω 2A
B.20Ω 2A
C.50Ω 1A
D.100Ω 1A
(5)小倩运用图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电流与电阻的明确关系。请在图丙坐标系中完成图像绘制。
25.(2018秋 厦门期末)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表的三个不同方案:
序号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电路
设计思路 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的电阻串联,并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三个方案中能实现“多次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案有 个。
(3)在交流与评估中,方案三获选最佳,其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 。
(4)小林测得一组数据U1和I1后,才发现电压表接错位置,如图1.但爱动脑筋的小林用此电路仍然测出了电阻阻值。请写出测量步骤:(测量的物理量请用字母表示) 。
(5)请写出表达式:Rx= 。(电源电压未知结果用U1、I1和小林测得的物理量字母来表示)
五.计算题
26.(2020秋 厦门期末)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学以致用设计了一款金属电阻温度计,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恒为24V,电流表、电压表(0﹣15V),Rt为测温金属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将Rt放入0℃的物体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示数为8V,将此处标记为0℃电流表示数为I0。为保证电压表盘上的温度刻度均匀分布,需控制电流不变,温度计每次测量均需调节R使电流表示数保持为I0。
(1)计算I0的大小。
(2)求该温度计的最高测量温度。
(3)改变I0的大小,可将温度计的量程扩大到0℃﹣240℃,则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应为多少?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