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_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_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09: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
1.(2022·江西上饶·八年级期末)使中国开始失去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22·江西·上高中学八年级期末)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4.(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5.(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期末)有历史学家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6.(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7.(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指出:“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林则徐“付诸行动”的是( )
A.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 B.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C.修建吴淞炮台 D.组织三元里平英团
8.(2022·江西景德镇·八年级期末)2021年6月,在第34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某中学开展禁毒知识竞赛,其中一道题为:“中国近代史上禁毒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左宝贵 C.关天培 D.左宗棠
9.(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纪念雕塑,寓意着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
A.上海 B.福州 C.虎门 D.南京
10.(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A.军力不足,装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妄自尊大,孤立无援
D.封建制度落后
11.(2022·江西景德镇·八年级期末)晚清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的陵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对此解释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败仗”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2·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八年级期末)“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3.(2022·江西宜春·八年级期末)“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他们占领了定海道头洋炮台时,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铸造者的姓名,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上面刻着“Richard Philip 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英军对清军的蔑视 B.清政府妥协投降
C.定海官兵不战而逃 D.清军武器的落后
14.(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5.(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16.(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17.(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840年以来……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中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参考答案:
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中国开始失去关税自主权,A项正确;《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选项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选项D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林则徐可以归入“禁毒先驱”一栏,故C符合题意;甲午英烈是邓世昌,排除A;林则徐不是农民领袖,排除B;变法志士是康有为等,排除D。故选C。
4.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符合题意;图表中变化的时间是1843年,结合所学,19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A项不合题意;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C项不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图表题,图表的标题、时间、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表分析,以1843年为界,清朝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1843年后,清朝进口货物的税率下降了。结合课本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进口的货物税率下降了。
5.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国利用的借口,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也会利用其他事件为借口侵略中国,A项正确;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也不是鸦片战争深层原因,排除B项;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无关,排除C项;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更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口国,而英国是购买国,英国长期忍受着贸易逆差。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乃至世界市场,而英国的贵金属货币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为了找到一个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藉以打开中国市场,使贸易变得平衡,于是英国选择了鸦片贸易。鸦片一时间成了当时对华贸易中,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将这个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给断掉了,于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B
【解析】根据材料“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B项正确;关天培在虎门炮台英勇抵抗英军侵略,最后壮烈牺牲,排除A项;吴淞炮台是民族英雄陈化成率部打击英国侵略者的前沿阵地,排除C项;三元里平英团是一种反英组织,成立于鸦片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中销毁,史称“虎门销烟”。林则徐是近代中国领导人民禁烟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禁毒第一人”,故A项正确;左宝贵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排除BCD。故选A项。
9.C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
【解析】依据题干“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清朝被列强打败、被迫开放国门,军力不足,装备落后属于清朝在军事上的落后,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阶级矛盾尖锐属于清朝的国内问题,与清朝被列强打败并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妄自尊大,孤立无援属于清朝在对外关系上的落后,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被列强打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落后,不敌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解析】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由材料“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可知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位,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到1860年,甲午战争从1894年到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前00年到1901年,时间不符,排除BCD。故选A项。
12.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鸦片战争,B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不是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均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13.D
【解析】题干中的“Richard Philip 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信息可知当时清军武器的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军备落后,导致清军在战争中不断失利,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A
【解析】根据所学所学和材料“把中国拖入世界、百般蹂躏、百般苦难”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盾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只是近代中国器物层面的建设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并未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保护传统经济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自1842年至1845年分四年还清。故各省区捐输的银两主要用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B正确;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并未有大量军费支出,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1864年,故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结束,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7.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给虫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也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的近代化。因此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强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或中国被卷入资本王义世界市场,排除AD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B。
18.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所以a为鸦片走私。鸦片走私导致中国产生严重灾难即为财政危机,故b为财政危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对中国为入超,故c为入超。中国茶、丝绸等广受欧洲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所以d应该是出超,D正确。题目图片反映的是鸦片走私给清政府带来了财政危机,并没有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选项中b对应民族危机是不正确的,排除A;英国为了为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而不是开埠通商,排除B;题目图片反映的是鸦片走私给清政府带来了财政危机,并没有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所以选项中b对应自然经济解体是不正确的,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