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动物笑谈》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动物笑谈》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6: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17 动物笑谈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康拉德·劳伦兹
授课人:XXXX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一个人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他看做一个疯子,其实,他不是疯子,而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工作者。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二、新课讲解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什么是科普作品?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2. 课文围绕“逗笑”写了哪几种动物,哪几件趣事?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1)做有关小鸭子的科学实验
(2)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
(3)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
(4)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水鸭子、皇冠大鹦鹉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3. 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二、新课讲解
研读赏析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哪些精神?
3. 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专注、忘我、执著
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二、新课讲解
1.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2.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语言品析
三、归纳小结
动物笑谈
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
可可的故事
水鸭子的实验 累人的差事 暗自得意
到处寻找“我”
恶作剧
玩毛线
亲密
无间
四、强化训练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我”当时的惊奇和担心的心理。 
1.“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请找出一处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关于“可可”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是现代的法布尔。两人都喜欢在天然环境里观察动物的行为,两人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的态度,两人的文笔都极生动、准确,对生物学界有难以衡量的贡献。同学们有兴趣可以阅读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看看他与动物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问题:很多动物因为各种原因已经灭绝,还有很多动物处在濒危的边缘,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试着写一写。
人类与其他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抱着亲近自然的态度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保护动物,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