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10: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练习题
选择题
1.“这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材料中的“运动”(  )
A. 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开始
B. 是清朝灭亡的标志
C.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的口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是(  )
A. 专制与愚昧 B. 封闭与自大
C. 落后与野蛮 D. 迷信与盲从
4.1915年9月,陈独秀说:“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现代生活,以经济为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由此可知,陈独秀(  )
A. 关注经济变迁,推崇西方物质文明
B. 主张个性解放,抛弃传统儒家之伦理
C.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 强调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小明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首先应该查阅( )
6.“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道德礼教
7.《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  )
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
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
C.启迪民众心智的重要性
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
8.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9.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10.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 “1919年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10日,沪杭、沪宁、淞沪等铁路工人也一齐罢工。……五四爱国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还是一个自在阶级,多数罢工仍属于经济斗争,处于分散的自发阶段。而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自觉参加罢工斗争,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C.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D.工人阶级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党
12.右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
A.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13.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14.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高喊着这样的口号,并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5.学者余英时认为,就其影响而言,五四运动更接近于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萌发了救亡图存的思想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16.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联的说法是(  )
A.推翻了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促进了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17.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能正确把握国情 B.重视工人运动
C.反抗国民党统治 D.主张国共合作
18.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该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团正式确立
19.一位网友的微博上有这样一篇日记:“2019年2月7日,星期四,多云,今天是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96周年。现在对此的宣传和纪念的活动少了,但在我们这辈人的心中,仍然记住这样的日子和这些历史。……不忘初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下列与该日记中提到的事件相符的评价是(  )
A.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后,《顺天时报》在时评中写道:“此种运动非仅由他人煽惑所能发生……其原因为何,即世界的潮流工人之自觉是也。”“新式政治,则不宜仅以被治者阶级之幸福安宁为目的,更须满足其参与政治的欲望。”该时评已经认识到(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必然席卷全国
B.北洋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行为必然遭受失败
C.政治民主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的潮流
D.中国工人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人物 事迹
陈独秀 1901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8年,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至图四反映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图片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五这一伟大人物是谁?他认为实现“目的”的途径是什么?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指出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惟有这次一班青年学生,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国开国以来第一件大事。这件事为中国的政治史上,添一个新改革,为中国的社会史上开一个新纪元,为中国的思想史上起一个新变化!
——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的)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样的精神”是指什么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五四运动中关于材料二的“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与运动的口号相比较,显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那么历史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的“彻底”主要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史上开一个新纪元”?“新纪元”的“新”具体表现在哪里?
23、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当地的自然经济日遭破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求生计,或进入外资在华企业做工,或充当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及外国轮船海员,第一批产业工人由此诞生。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12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还主要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材料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南京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答案
1-5CDADB 6-10DCBDC 11-15CDDCA 16-20CAACC
21、(1)洋务运动。图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摆脱困境,实现强兵富国。图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和燃料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图三:创办新式学堂;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图四:创办海军;为了增强清朝的国防力量。
(2)孙中山。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
(3)他们都曾出国留学或考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2、(1)全民族参与(或:全民族的行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2)爱国主义精神。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斗争的革命性和坚决性。
(3)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3、(1)开放通商口岸(或: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或:从罢工到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