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八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引言
0.1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022秋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下地面?
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传递信息
…………
我们脑海中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引 言
1
奇妙的物理现象
2
体验科学探究
引言
探索物理
世界的奥秘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值得我们探究,通过观察实验,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0.1 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活 动
1.看一看,视频中的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
0.1 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活 动
2. 猜一猜,视频中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小金鱼会怎样?
3. 用硬纸片把一个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0.1 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活 动
4.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冷水可以使热水沸腾
0.1 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活 动
3. 通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4. 让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等物品隔在条形磁体和铁钉之间,条形磁体对铁钉的吸引会变化吗?
0.2 动手做一做
活 动
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学科,它研究 声、光、热、力、电 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我们认识一些物理现象
“物理”(Physics)一词最先出现在古希腊文,原意指“自然”。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规律。
声现象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物理现象。人们之间的交流靠声音。
你知道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同的乐器产生的声音不同呢?
声的作用只是交流吗?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哪些广泛的应用?
交响乐队使用的各种乐器: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色彩乐器组等。
你知道大象之间是否有语言交流?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
1. 声的现象
2.光的现象
我们生活中光的世界里,你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有多么快吗?常见的光的现象分几种?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光的折射
用放大镜看到自己的指纹是正立、放大的。当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时,竟变成了倒立、缩小的。
这个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需要它!望远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视频演示——《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热的现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热现象中。
3. 热的现象
太阳表面的温度
可达6000摄氏度
冰山的最高温度
为 0 摄氏度
火山的温度可达1300 摄氏度
4.力的现象
熟透的苹果为
什么会向下落?
飞机为什么又能在天上飞?
力的现象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力无处不在。
在太空你的重力可以为0(失重)
你发现王亚平的“飞天辫”了吗?知道这是为什么?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
载人飞船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
乒乓球不会下落。说明:
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5.电的现象
电的发明与应用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你知道我们用的电怎样产生的吗?形形色色的用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你知道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用的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
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弄清其中的奥妙。
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怎样探究的?
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
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静电现象。古人对雷电的现象的观察也相当频繁,可是在他们眼里,雷电只是天神发怒的象征。18世纪中叶,美国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虽已 四十多岁,但对电现象依然充满兴趣。他的探索是从比较闪电和莱顿瓶等火花放电现象开始的。
他从放电发光的特点、在金属或其他介质中传导的特点、产生的声响、对动物的影响、引起物体发热的效应等方面发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从而提出“天电”与“地电”相一致的猜想。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富兰克林提出了捕捉“天电”的实验方案。
1752年5月,法国的达里巴尔按照富兰克林设计的方案,首次进行了引下“天电”的实验。他在巴黎近郊的一个高地方建了一座岗亭,利用伸出岗亭的尖顶铁杆,在雷雨中成功的把云层中的电引入莱顿瓶,并做了放电实验。
费城“风筝实验”
同年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做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下来,后来他还利用引入莱顿瓶中的电做了一系列实验.
证实了“天电”和“地电”是一致的。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猜想
与假设
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发现并
提出问题
分析与
论证
评估
交流
与合作
“天电”与“地电”
可能是一样的
提出捕捉“天电”
实验方案
两次引入
“天电”实验
电的本质
“天电”与“地电”
是一样的
提出问题:
人们通常都认为水面是平的。当我们向杯里加水,水面达到杯口平面后,意外地发现还能慢慢地向杯里加水,水面微微向上凸起。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就开始下面的探究.
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活 动
实验器材:各种杯子,如玻璃杯、塑料杯、
纸杯,回形针,水,食盐.
3. 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
三人一组,1人放针, 1人看水,1人记录。注意:轻拿轻放。
1. 猜一猜,若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水是否会溢出?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想一致吗?
2. 再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只回形针?
4. 请试一试,一共可放入多少只回形针?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想相差多少?
5. 与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谁放入的回形针最多?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有什么意外发现?想知道为什么吗?你有什么新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结论
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杯口的大小、杯子的大小、杯中的液体、杯子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你的感想是什么
对上面的实验,你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到非常吃惊——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竟会有出人意料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交流合作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还会有新的问题吗 你的问题是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说说探究方案。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重要特性,所以即使水达到杯子口,水面仍可以呈现弧形存在而不滴落,还可以放入回形针。
【例题1】 做完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小聪同学对实验的结果与自己事先的猜想相差很大而感到吃惊,因此他对影响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猜想。指出下列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 )
A、杯子的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
D
解析: 杯口的材料、杯子的大小、杯中的液体对放入回形针的多少可能有影响,猜想是合理的,而杯子的价格与探究的问题无关。所以选D。
知识归纳
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的物理现象,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
3.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需要的。通过科学探究,可以更好的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美妙。
2. 要学好物理,应该勤于观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
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1.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 、 、
、 、 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 要学好物理,应该勤于观察, ;勤于思考,
;联系实际, 。
1.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
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电
声
光
热
力
乐于动手
重在理解
联系社会
3. 夜幕降临后,千家万户陆续打开了灯,小区内随之逐渐变的安静,这属于_________的现象。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这属于________的现象;人站在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又属于________的现象。(均选填“力”、“热”、“声”、“光”、“电”)
小区内逐渐变的安静,声音变小,这属于声的现象。
电灯只有通电后才会工作,这属于电的现象。
人站在灯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声
电
光
4. 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 (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B.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分析与论证、评估
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
D
科学家探究问题的过程: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再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最后分析与论证、评估。 所以选D。
5.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探究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②得出结论;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做出假设。下面四组探究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探究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得出结论。
所以选A。
A
6. 科学发现源于观察,以下关于“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就是“看”
B. “观察”是指边听边看
C. “观察”往往是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科学探究源于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动脑)、去实验(动手),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所以应该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进行。选项C正确。
7.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铅球”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经历中的 __________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经历中的___________。
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经历中的形成猜想;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经历中的证实猜想 。
形成猜想
证实猜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