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2022秋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变化;
歌声、笑声、音乐声,表达着人民的情感。
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壶内的水声,能表明水是否沸腾;
心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我们听不见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
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
声音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声音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
它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让我们带着疑问和好奇,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
奇特的声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一
声音是什么
4
声速
3
声音是一种波
1.1 探究声音的产生
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与众不同?
①纸:把纸拿在手中抖动、纸片放在两嘴唇间吹 …
②橡皮筋:绷紧后用手拨动……
③笔帽:嘴对着吹气、往桌面碰一碰……
④水杯:用铅笔敲打水杯、用铅笔搅拌……
一杯水
一张纸
橡皮筋
笔帽
学科网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性?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性是发生振动。
活 动
(c)把发声的音叉靠近
悬挂的乒乓球
(a)把手指放在
喉咙发声处
(b)将发声的
音叉触及面颊
声带振动
音叉振动
乒乓球来回摆动
结论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发声体在振动
能够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
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见,把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来回摆动,通过乒乓球的摆动证实了音叉的振动。
把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
转换法
以上都是固体发声的实例,液体气体气体能发声吗?
液体、气体的振动发声
结论② :液体以及气体的振动也能发声。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 转换法: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转换成我们能够观察感知到的现象。
小 结
像这种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例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到的装置。
(1)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换法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分析发声与振动之间的关系,便于观察
活动
1.2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比较这两次声音的区别,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①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把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然后重复上述步骤操作。猜一猜,你还能听见敲打衣架的声音吗?
如图(a)所示,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你的伙伴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
结论② :水能传播声音
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吗?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包好放入水中,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水传播声音
结论③ :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上课的声音通过什么
传到你的耳朵呢?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观察到随着瓶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空气就不会听到声音,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这种研究方法
叫做实验推理法。
1.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2.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实验推理法:对于无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物理规律,我们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
例如:我们实验观察到随着瓶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小 结
水面振动
水波
1. 水波
水面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播。
2. 弹簧中的疏密波
用手推动弹簧的左端A后,弹簧就会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态,并向右B传播。
空气振动
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到。
如图所示,当正在发生的音叉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有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中,鼓膜发生震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由此可见,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 声波
空气疏密部分的
传播形成声波
4.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听小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人耳的构造
视频欣赏——《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①下雨天打雷时,是否在看到闪电的同时听到雷声?
事实上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却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说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②赛跑的时候,你是看见远处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响的吗?为什么?
③为什么对着山崖喊话,
要过一会才听到回声?
说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s(米/秒)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D113A9D2-9D6B-4929-AA2D-F23B5EE8CBE7}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 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以上事例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在物理学中用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
1. 声速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哪些结论?
②相同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①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一般情况下: v固 > v液 > v气。
15?C空气中的
声速是340m/s。
③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2.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例题2】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
C.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
D.真空中声速是0 m/s
A
声音在软木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小。所以A错误,其它选项均正确。
1. 声能
①声具有的能量叫做声能。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面,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晃动
②声能的利用
超声波(一种频率很高的声音,人们听不见)产生的振动比较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物体。
超声波清洗机
超声波碎石机
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
利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
判断地震及台风的位置等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场景有什么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老师讲课,同学们听明白了
2. 声可以传递信息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
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
⑤海豚利用声波与人交流
④听到远处隆隆的雷声,可以
判断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当人们感知到不同的声音时,就会传递给人们不同的信息。
分析上述场景的共同点发现:
说明:
声可以传递信息
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②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距发声体距离至少17m。
北京天坛回音壁
3. 回声
③回声的应用
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再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
回声测距:
加强原声:
视频欣赏——《回声》
天坛的圜丘。人站在中央台
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圜丘在天坛公园的南部,是一座分成三层的圆形平台,每层的周边都有汉白玉栏杆,每层平台的台面都有光滑的石板铺成。第三层台面高出地面约5m,半径约11.5m,第三层中心是一块圆形的大理石。俗称天心石或太极石,当你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或唱歌时,你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祈雨、祈天的地方,其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
回声——天坛的圜丘
圜丘反射声的示意图
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圜丘第三层台面中心略高,四周。微微向下倾斜。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传向四处的声音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杆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台中心。
因为圜丘第三层半径仅11.5m,从发声到回声返回中心约需0.07s,所以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只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还使人觉得似乎有声音从地下传来。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圜丘等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成就。现在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也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设计师通过选择吸声材料和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听到的声音更加饱满悦耳。
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精美的抽象艺术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发声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声音又是通过 传播的。
空气
水
人的声带
空气
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也能够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讲话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也能够传声 。
水和大地
水和空气
3. 如图,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能传声
金属丝的传声
效果比棉线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
不能
振动被阻止了,声音无法传播出去。
可按下面提醒学生来回答: ①你看到的是什么资料? (声速)
②其中“331”等数字表示什么? (声音在0 ℃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m/s)
③表中的声速是如何排序的?(从气体到液体到固体)
④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有哪些不同?(声速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⑤你认为声速在哪种介质中受温度的影响大?(声速在空气中受温度的影响大)
4. 阅读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参考答案
会听到一次或多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与铁管中填充的物质有关,如空气、水等。
如果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则能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如果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并且里面有水,则能听到三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水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5.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6.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解法一:声音在1.5s内传播的距离为s=νt=340m/s×1.5s=510m
因为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又返回人耳,故传播的距离为井深的两倍,所以井深:h=????2=510m2=225m
?
解法二:1.5s为声音从井口传至井底,又返回人耳的时间,故单程时间为tˊ =t/2=(1s)/2=0.75s
故井深 h=νtˊ=340m/s×0.75s=225m.
7. 敲锣鼓时要让嗡嗡作响的锣声迅速停止,最好的方法是 ( )
A. 捂住耳朵 B. 不再去敲它
C. 用手按住锣面 D. 握住锣的边缘
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要让嗡嗡作响的锣声迅速停止,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按住锣面,使它停止振动。
故A、B、D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C
8. 如图,将一只小闹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闹铃声。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3)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
(选填“转换法”或“推理法”)。
变小
推理法
介质
锣、鼓的声音是由于锣面、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唢呐的声音是因为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所以D正确,故选D.
9.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
A.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该选项错误。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该选项正确。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快;该选项错误。
D.能区分自己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7m.
所以选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B
11.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A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该选项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该选项错误。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该选项错误。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该选项错误。
12.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击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弹起得越高,这说明_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3)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幅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5)在月亮上做这两个实验,乙图中乒乓球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弹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敲击右侧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波能传递能量
不会
月亮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 如图乙所示,甲乙两个音叉并没有接触,但是敲击右侧的音叉时,左边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表明左边音叉也在振动,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和声音具有能量。
13. 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如图a,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用抽气筒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推测,假如把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______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解析见下页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手机声没有明显変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
(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高低不变,即音调不变。声音变小,是指响度变小。
(3)月球是真空状态,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不会弹起。
(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用抽气筒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响度_______。
(3)小明推测,假如把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______弹起。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不变
变小
不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