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2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2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3 12: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八上物理同步精优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新知教学
教学引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能够根据公式 计算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教学引入

你知道如何测量汽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吗?
区间测速长度3.9km,限速60km/h
思考一下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何测量小球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
v =
t
——
刻度尺
停表
s斜-s车
v =
t
——————
将小球换成小车,测量方法一样吗?
由于小车自身有长度,因此小车行驶的路程为斜面长度减去车长。
路程:看车上任意一固定点通过的路程(如车头到车头)
练习使用________和______测算平均速度。
刻度尺
停表
_________(公式)。
s
v =
t
——
斜面、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刻度尺 停表。
(间接测量v)
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直接测量s、t)
3.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应该怎样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s= t= v=
路程 s=
时间 t=
平均速度 v=
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表格一
表格二
注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制定应在开始实验之前完成。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5.实验步骤:
①将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一定的坡度。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 ,并将数据记入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③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到撞击斜面底端挡板的 ,并记入表中。
④根据测量数据,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记入表中。
刻度尺
路程s
停表
时间t
s
v =
t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6.实验评估: 的测量误差较大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时间
减小斜面坡度。
0.7s
0.35s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同一小车通过同一斜面全程、前半程、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7.学生实验: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全程 s1= t1= v1=
前半程 s2= t2= v2=
后半程 s3= t3= v3=
8.讨论实验方案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s/m
t/s
v/m.s-1
原则:表头记录需要的物理量符号和单位。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v1
v3
v2
A
C
B
(s1t1)
(s2t2)
(s3t3)
方案讨论
全程
前半程
后半程
s1
v1 =
t1
——
s2
v2 =
t2
——
s3
v3 =
t3
——
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了路程s1和时间t1
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C点了路程s2和时间t2
能否让小车从C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的时间,计为t3?
计算:t3=t1-t2 s3=s1-s2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全程 s1= t1= v1=
前半程 s2= t2= v2=
后半程 s3= t3= v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0.7
0.35
0.35
3.5
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全程 s1= t1= v1=
前半程 s2= t2= v2=
后半程 s3= t3= v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0.7
0.35
0.35
3.5
2.3
测量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全程 s1= t1= v1=
前半程 s2= t2= v2=
后半程 s3= t3= v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0.7
0.35
0.35
3.5
2.3
s1
v1 =
t1
——
s2
v2 =
t2
——
s3
v3 =
t3
——=
处理数据:
s1-s2
t1-t2
________
0.2
0.15
0.29
1.2
v1
v2
v3
<
<
=
0.7m
3.5s
=
0.2s/m
0.35m
2.3s
=
0.15s/m
=
0.35m
1.2s
=
0.29s/m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讨论:
a.斜面倾角不同;
b.运动情况不同;
c.实验有误差。
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各组速度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根据公式: 计算。
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s
v =
t
——
通过公式可计算出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思考:导航中显示的瞬时速度是如何测量的呢?
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只是对应的路程和时间非常短,近似看作瞬时速度。
s
v =
t
——
卫星定位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随堂练习

1.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会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s
v =
t
——
练一练
40.0
0.3
偏大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B
2v1v2
v1+v2
随堂练习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6.实验结果
7.实验评估
s
v =
t
——
分析误差来源,减小误差
所需的测量工具(仪器)和设备
确保实验顺利的操作要点和正确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合理的测量顺序,在表内标注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正确的表述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