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22-2023人教版八上物理同步精优作业】(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22-2023人教版八上物理同步精优作业】(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3 17:15: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基础过关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的关系是:
1km=   m=103m;1cm=   m=10﹣2m;1mm=   m=10﹣3m;1μm=   m=10﹣6m;1nm=   m=10﹣9m。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符号是    )、分(符号是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   min=   s。
3.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通常用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   是可以消除的,   是不能消除的。
4.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更精确。如图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物理学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误差。某同学用刻度尺对一物体长进行多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67cm 2.67cm 2.92cm 2.68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6.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做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为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二.能力提升
7.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2cm D.5.7m=5.7×100=5.7×102cm
8.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9.在行“夸赞礼”的两个成年人,如图所示,他们面部的距离(d)约(  )
A.0.8m B.1.6m C.3m D.4.5m
10.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B.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D.若物体另一端正好对准刻度线则无需估读
1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12.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4.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长得要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与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6.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17.下列特殊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20圈,则该铜丝的直径为5.00cm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1cm
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2n
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页纸的厚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基础过关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的关系是:
1km= 1000 m=103m;1cm= 0.01 m=10﹣2m;1mm= 0.001 m=10﹣3m;1μm= 0.000001 m=10﹣6m;1nm= 0.000000001 m=10﹣9m。
【答案】米(m);1000;0.01;0.001;0.000001;0.000000001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m,其它单位都是使用单位;
根据1km=1000m,有:1km=1000m=103m;
根据1m=100cm,有:1cm=0.01m=10﹣2m;
根据1m=1000mm,有:1mm=0.001m=10﹣3m;
又根据1mm=1000μm,有:1μm=0.001mm=0.000001m=10﹣6m;
又根据1μm=1000nm,有:1nm=0.001μm=0.000000001m=10﹣9m;
故答案为:米(m);1000;0.01;0.001;0.000001;0.000000001。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符号是  h )、分(符号是  min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 60 min= 3600 s。
【答案】秒;s;h;min;60;3600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其中1h=60min=3600s。
故答案为:秒;s;h;min;60;3600。
3.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 ,通常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 错误 是可以消除的, 误差 是不能消除的。
【答案】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错误;误差
【解答】解: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通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因此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错误是可以消除的,误差是不能消除的。
故答案为: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错误;误差。
4.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5.35 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A 更精确。如图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336.0 s。
【答案】5.35;A;336.0
【解答】解:
(1)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右端在7.3cm和7.4cm之间,读作7.35cm,铅笔的长度为:L=7.35cm﹣2.00cm=5.35cm;
(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3)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5”和“6”之间,分针示数是5min,大盘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是36s,则秒表示数是:t=5min+36.0s=336.0s。
故答案为:5.35;A;336.0。
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 ;物理学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误差。某同学用刻度尺对一物体长进行多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67cm 2.67cm 2.92cm 2.68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2.67cm 。
【答案】误差;1mm;2.67cm
【解答】解:(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92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2.67cm。
故答案为:误差;1mm;2.67cm。
6.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0.75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做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为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45 秒。
【答案】0.75;45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脉动次数n=80次的总时间为t=1min=60s,则每次脉动的时间Δt=;
又已知每次脉动的时间Δt=0.75s/次,脉动次数n′=60次,则脉动60次所用的时间t′=n′Δt=60次×0.75s/次=45s,即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
故答案为:0.75;45。
二.选择题(共11小题)
7.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2cm D.5.7m=5.7×100=5.7×102cm
【答案】A
【解答】解: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A合理;
B、“5.7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不合理;
C、“5.7m×100”≠5.7×102cm。故C不合理;
D、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D不合理。
故选:A。
8.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答案】B
【解答】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十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
故选:B。
9.在行“夸赞礼”的两个成年人,如图所示,他们面部的距离(d)约(  )
A.0.8m B.1.6m C.3m D.4.5m
【答案】B
【解答】解:如图所示,他们面部的距离(d)约1.6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B.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D.若物体另一端正好对准刻度线则无需估读
【答案】D
【解答】解:A、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故A正确;
B、被测物体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正确;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C正确;
D、读数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D错误。
故选:D。
1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答案】C
【解答】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μm,故A错误;
B、茶杯的高度是10cm,故B错误;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mm,故C正确;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dm,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答案】D
【解答】解: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5s,故A错误;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故B错误;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50s,故C错误;
D、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答案】C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
故选:C。
14.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5.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长得要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与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答】解: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铁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铁尺的长度变大较小,所以测量值比铜件的实际值偏大;冬天由于铁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较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因此对于同一块铜件的测量,其夏天的读数比冬天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答案】D
【解答】解:A、错误是实验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故A错误;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选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7.下列特殊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20圈,则该铜丝的直径为5.00cm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1cm
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2n
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页纸的厚度为
【答案】C
【解答】解: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上20圈,测出20圈总宽度再除以20,故A错误;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1cm﹣1.00cm=1.51cm,故B错误;
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故C正确;
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页纸的厚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