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五):水的浮力(3)--浮力的综合应用和计算【word,含解析】 | ![]() | |
格式 | doc | ||
文件大小 | 2.0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2-09-01 08:50:02 |
D.P甲=P乙=P丙
5.如下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② 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③ 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
④ 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将下沉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6.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下同);该浓盐水的密度为1.2g/cm3,露出水面的冰块体积是冰块体积的几分之几?________;若用水代替盐水,则液面高度将________。(冰的密度为0.9g/cm3)
7.小明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小明将一只玻璃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铁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A,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克/厘米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克/厘米3。
①如图丙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________(填“p”或“q”)点。
②使用过程中小明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水(如图丁所示),杯中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8.如图,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力为6N的木球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5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球浸没时,求:
(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
(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
答案及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1)当两个球完全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时,它们受到的绳的拉力、自重和受到的浮力之间的关系为:G=F拉+F浮;
(2)首先根据密度公式分析两个球的体积大小,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二者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即可知道两个球对水的压力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台秤示数=G容器+G水+F压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
当质量相等时,因为ρ铅>ρ铝 ,所以V铅
根据公式G=F拉+F浮可知,绳的拉力T1>T2;
(2)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球对水的压力等于球受到的浮力;
因为F浮铅
当容器重力和水的重力相同时,甲、乙两个台秤的示数N1<N2 。
例2、【答案】A
【解析】由甲图可知木块和甲铁块漂浮,由乙图可知木块和乙铁块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铁块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铁块乙的质量。
【解答】木块和甲铁块在水面漂浮,
那么F浮甲=G甲+G木;
即ρ水gV木=m甲g+G木 ①;
木块和乙铁块在水中悬浮, 那么F浮乙=G乙+G木;
即ρ水g(V木+V乙)=ρ铁gV乙+G木 ②;
②-①得到:ρ水gV乙=ρ铁gV乙-m甲g;
ρ水V乙=ρ铁V乙-m甲;1kg/m3×V乙=7.8g/cm3×V乙-272kg
解得:V乙=40cm3; 铁块乙的质量:m乙=ρ铁V乙=7.8g/cm3×40cm3 =312g。
例3、【答案】(1)解: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解:上升;
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m石= =5kg
【解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空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比较鹅卵石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水面高度的变化。
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二力平衡G石=F浮总-G桶计算出鹅卵石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1)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鹅卵石原来在水里下沉,那么F浮
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鹅卵石的重力 。
1.【答案】C
【解析】台秤的示数等于上面物体的总重力,据此列出两种情况下台秤示数与重力的等量关系式,然后通过推导得到B的体积和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第一次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
那么上面的总重力G=mg=0.15kg×10N/kg; 即G杯+G水+GB=1.5N…①
第二次此时磅秤示数为70g;
那么上面的总重力G'=m'g=0.07×10N/kg=0.7N;
设全部浸入时浮力为F浮 , 这里一半体积浸入,故此时的浮力为 ,
则G杯+G水+F浮=0.7N…②
由①-②得,GB- F浮=0.8N…③,
由“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
可得: ; 解得:V=4×10-5m3;
原来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
将F浮=0.4N代入③, 解得:GB=1N;
则B的质量为:;
物体B的密度。
2.【答案】B
【解析】A漂浮在液面上时,GA=F浮,即:,
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
所以,解得: ,
B放在A上时,刚好完全浸没,则: ,即:
将, VA=2VB ,ρA=0.6×103kg/m3 ,代入上式得:
ρB=0.4×103kg/m3,ρB<ρ液 ,所以将物块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会漂浮在液面上。
3.【答案】C
【详解】已知四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图知,四个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
V甲排
F甲
故选C。
4.【答案】C;A;乙
【解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比较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2)弹簧的弹力和形变的方向相反;对三个球进行受力分析,据此比较三个球重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比较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即可。
【解答】(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浮力与V排成正比;
三球完全浸没水中,它们排开水的体积V排都相同,
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甲=F乙=F丙 ;
(2)甲下的弹簧伸长,因此受到向下的弹力,那么浮力F甲=G甲+F拉甲; 即G甲=F甲-F拉甲;
乙下的弹簧没有伸长或缩短,因此受到不受的弹力,那么浮力F乙=G乙;
丙下的弹簧缩短,因此受到向上的弹力,那么重力G丙=F丙+F拉丙;
那么三球的重力G甲
因为乙球的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乙球在液体中应该悬浮, 那么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5.【答案】由F浮=ρ液gV排,ρ液、g不变,V排越大,F浮越大;
从0→t1加水过程中,木块没有离开杯底,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从t1→t2加水的过程中,木块离开杯底处于漂浮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
从t2→t3加水过程中,绳子拉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又不断变大,浮力再次变大;
从t3→t4加水过程中,木块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浮力也不再发生变化。
图象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将整个过程分为离开容器底前、漂浮且绳子未拉直时、绳子拉直后未完全浸没前、完全浸没后几个阶段进行分析。6.【答案】(1)∵小球完全浸没在水中 ∴V排=V物=500cm3=0.0005m3
F浮=ρ液g V排=1.0×103kg/m3×10N/kg×0.0005m3=5N
(2)解:小球静止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可分为二种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1可知,G=F浮+F弹=5N+4N=9N
剪断弹簧后,G>F浮 , 小球下沉至容器底部静止,此时F浮=5N
由图2可知,G=F浮-F弹=5N-4N=1N
剪断弹簧后,G<F浮,小球上浮至水面处于飘浮状态,此时F浮=G=1N
【解析】(1)物体浸没时, V排=V物,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ρ液g V排求出 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2) 小球静止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可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 小球下沉至容器底部静止,求出浮力;另一种情况是小球上浮至水面处于飘浮状态。
1.【答案】B
【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计算出在液体中的V排 , 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熔化成水的体积,其中V水
①浓盐水:冰在浓盐水中漂浮,此时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
那么它排开盐水的体积:;
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V水>V排 , 则冰熔化后盐水的水面升高;
②酒精:冰在酒精中下沉, 那么它排开盐水的体积:;
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 所以V水
那么它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V水=V排'', 则冰熔化后水面不变。
2.【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金属块被提高2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开始变大,此时金属块的上表面刚露出液面,金属块被提升6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金属块的下表面开始露出液面,不考虑到液面的变化,金属块的边长等于
6cm-2cm=4cm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在高度h由2cm变化到6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根据F浮=G-F拉,金属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由图象可知,该金属块的重力
G=F拉=3.5N
在高度h由0变化到2cm的过程中,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4cm)3=64cm3=6.4×10-5m3
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2.5N,所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3.5N-2.5N=1N
液体的密度
故C符合题意;
D.该金属块的密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C
【解答】A.因木块和铁球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不知铁球和木块体积的大小关系,无法比较重力的大小,故B错误;
C.把烧杯、水、木块和铁球作为一个整体,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水、木块和铁块的重力之和;剪断细线后,托盘受到压力仍然等于烧杯、水、木块和铁块的重力之和,所以,剪断细线后,托盘受到的压力不变,故C正确;
D.剪断细线后,木块将上浮一些,所以液面下降,容器底所受压强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A
【解答】(1)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
则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总浮力相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
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
根据V排=Sh可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根据p=ρ液gh可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即p甲>p乙。
(2)由图丙可知,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
则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
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所以丙图中排开水的总体积小于乙图中排开水的总体积,因为在乙、丙两种情况下B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那么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根据p=ρ液gh可知,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即p乙>p丙。 综上所述,可知p甲>p乙>p丙。
故选A。
5.【答案】B
【解析】(1)四个容器上下粗细一致,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据此判断四个容器中水和物体的总重力的大小关系,根据G=mg确定水和物体总质量的关系,最后根据容器的总质量=水的质量+物体质量+容器质量进行判断即可;
(2)当浮力不变时,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进入水下的体积与它的密度成反比;
(3)比较冰块排开水的体积和熔化成水的体积大小关系即可;
(4)分析水的密度的变化,再根据浮沉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①四个容器上下粗细一致,容器的底面积S相等,水面高度相等,
根据公式F=pS=ρ水ghS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
因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所以四个容器中水和物体的总重力相等;
根据公式G=mg可知,水和物体的总质量相等;
根据容器的总质量=水的质量+物体的质量+容器质量可知,
每个容器的总质量相等,故①正确;
②木块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保持不变;
b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水的密度会减小;
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变大,故②错误;
③冰块在水面漂浮,
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冰块熔化后,质量不变,即重力不变,
那么水的体积为:;
因为V排=V,所以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故③错误;
④小球在d中悬浮,那么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d容器中倒入酒精,水的密度减小,
因为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所以小球将下沉。
故④正确。
6.【答案】 上升 不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质量是物体属性、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计算公式为 。
【详解】(1)冰块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那么它排开盐水的体积为: ;
冰熔化后质量不变,熔化成水的体积为: ;
因为ρ水<ρ盐水;所以V>V排;那么杯中液面高度上升;
(2)当冰块漂浮时,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
;;
;
那么:
(3)根据(1)中分析可知:
如果盐水换成水,那么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化成水的体积和冰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因此液面高度不变。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为:根据冰化水质量不变和漂浮条件找出关系式;某种物质的密度为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答案】 不变 乙 p 仍在A处
【解析】(1)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变化,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溶液密度的大小,进而判断哪个容器装的是水。
(2)①分析密度计上刻度的变化规律,然后确定0.9的位置。
②比较密度计和铁丝排开水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详解】(1)[1][2]密度计始终在液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
V甲>V乙
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gV排
可知,液体密度
ρ甲<ρ乙
因此装水的容器是乙。
(2)①[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V排越大,刻度越靠上,那么液体的密度越小;V排越小,刻度越靠下,那么液体的密度越大,因此密度计上刻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大。因为0.9<1,所以植物油的密度0.9在p点。
②[4]无论铁丝在外面还是在里面,铁丝和密度计的总重力保持不变。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因此杯中液面仍然在A处。
8.【答案】(1)10N;(2)4N;(3)4×10-4m3
【详解】解:(1)木球受到浮力
F浮=ρ水gV排=1×l03kg/m3×10N/kg×1.0×10-3m3=10N
(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
F拉=F浮-G球=10N-6N=4N
(3)木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则有
F浮=G球=6N
由阿基米德原理有
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V物-V排=1.0×10-3m3-6×10-4m3=4×10-4m3
答:(1)木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
(2)细线对木球的拉力为4N;
(3)剪断细线,木球处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4×10-4m3。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五)
水的浮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