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1 06:1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内容,是前面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应用。教材的编排:首先是突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突出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能运用地图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等。
2.提高读图析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教学重难点】
1.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重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学案,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欢迎孩子们来到今天的地理课堂,在开始新课之前咱们来做一个猜一猜小游戏,出示几段文字材料。提问: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形区呢生:踊跃回答黄土高原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视频中出现的居民差别比较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
自主学习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 根据课本 99 页地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强调沟壑纵横的书写。用自己的手来认识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 承转: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关。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接下来咱们一起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图片,设计问题,合作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活动一: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从黄土结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四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提示性探究,找小组代表回答。找其他小组补充。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根据黑板材料分析过程。而且要做到手到,眼到,嘴到,心到! 小组讨论展示错误是更好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要担心学生出错)
总结 师:逆向提问 生:踊跃回答 再次强调知识点
转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既然水土流失这么严重,应该怎么做呢?
合作探究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应该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找小组代表回答。找其他小组补充。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根据黑板材料分析过程 让小组内总结大胆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归纳能力
转承 水土流失治理前后有没有变化呢?采用图片对比,再采用人人做小记者的游戏找寻治理前后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 采用比较法,更清楚明了。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这节课又有那些收获和感悟呢? 学生:踊跃总结
情感升华 随着水土流失的大力整治,黄土高原的居民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所以高原绿了,农民富了。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树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课堂达标 课堂达标分为两部分一慧眼辨真假:判断正误,并抢答。二、期末链接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来回巡视,发现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小组内核对答案,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老师。展示答案,重点讲解错误率高的题。 第一部分:形式比较新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都很踊跃。通过地图记住了知识。第二部分:来回巡视有助于发现错误,小组内核对答案,可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评测练习 一、自主学习 1.黄土高原大致北起________,南至__________,西抵_________,东到________。黄土高原北侧是______(地形区),东侧是 _______(地形区) 2.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呈现出如今__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类型。 二、合作探究 (一)从黄土结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四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二)应该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 三、治理措施 1. 2. 3. 4. 四、 暑假期间巨野县某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赴下图旅游 (1)第一站从济南出发乘车至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 西柏坡地处 A__________山脉.该山脉西侧东侧为_________(地形区). (2)第二站驱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黄河在流经地形区后泥沙含量大增. (3)第三站从延安南行至陕西省省会 B _________,它位于黄河支流附近,往西北行进。(4)第二站驱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黄河在流经______地形区后泥沙含量大增.
五、填图训练填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山脉) 黄河支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领学生走进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确立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观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学案,认真组织探究活动。在新授课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简单的自己学,有难度的一起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成功之处:
1.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变教师枯燥、呆板的满堂灌为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游戏以及丰富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落实和理解,通过阅读材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归纳、概括,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2.小组讨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自主发展拓了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发挥。
3.最后课堂检测的设计---慧眼辨真假,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方面:
1.相信学生的能力。題目的设问含金量要更大些,让学生的思维力度更深些。
2.在教材整合方面还需要更科学高效,更加层层递进的方法来设计教学环节,以便更好的服务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