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9:49: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石壕吏》构思精巧、语言凝练,内容真实。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因此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掌握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本诗古今异义词,熟读背诵诗歌。
2、本诗有较强的叙事性,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诗中所叙之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3、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大唐盛世歌舞升平,政治开明疆域辽阔,是让人心驰神往的时代。但在公元 755年,唐朝地方割据势力发生叛乱,这是一场标志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这是一个浸满泪水、布满鲜血的时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用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书写着这个时代的悲歌。他就是杜甫。杜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唐代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吏三别中最著名的一篇----《石壕吏》。
二、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史诗”。
三、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掌握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四、自由读诗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跟据你对诗歌的第一印象,说说本诗和其他诗歌有何不同?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①比普通诗歌长叙事诗。
②平仄押韵较宽。
③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古体诗的句数没有限制,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没有严格要求。
五、注释明诗文
1、接下来请以“我”的口吻,讲讲“我”在石壕村的所见所闻。诗人:我在石壕村看到差役夜捉人,老头越墙跑掉了,老妇和差役哭诉自己家的悲惨境遇,最后老妇还是被差役抓走了,第二天我只是和老头告别登程赶路了。(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学习补充:走、裙、前途等。赏析诗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2、请以“差役”的口吻,讲讲“我”的经历。差役:我为了完成抽丁征兵的任务,趁着夜色来到石壕村抓人,一位老妇向我哭诉了他们家的悲惨遭遇,但我已经经历太多这样的场面,早已麻木不仁了。我向她发怒必须交一个人,她只好拖着她年老体衰的身体,赶到前线烧火做饭。我只想快点抓人去交差。
3、请以“老妪”的口吻,讲讲“我”的遭遇。夜晚官兵又趁着夜色来抓人,我赶忙让我家老头逃跑,我一人开门应对。我向他们哭诉了我的苦楚,我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打仗,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家里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这个家,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差役并没有打算放过我们家,为了保全这个家,我只好让他们把我抓走。差役:蛮横残暴老妇:悲惨凄苦 战争惨烈灾难深重六、有感悟诗文从刚才的讲述中,我们体会到差役的残暴、老妇的悲苦。作者只用了一句“妇啼一何苦”来明写“苦”,其实诗文处处有苦,你出从诗文中哪句话体会到什么苦?赏析诗句,指导朗读。
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兵役之苦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丧子之苦③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贫困之苦(人丁凋敝之苦苟且偷生之苦不得安生之苦)
七、合作演诗文
根据内容结合体会,加以想象来分角色饰演,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表现出差役的“怒”老妇的“苦”,展现小演员的风采。小组有感情表演,可以制作小道具并加上适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通过对小组表演的评价,感悟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表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拓展悟圣心
杜甫在安史之乱时,以路途所见所闻来反映民生疾苦。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诗歌代替记录片,记录一个时代人民最大的痛苦。他完全忠于历史,大笔如椽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评判。他的一生,也在践行在探索。我们了解杜甫的人生履历,知杜甫一生。纵观杜甫一生,他仕途坎坷遭遇凄苦,但和他人生境遇不同的是,他拥有一颗圣心。困居长安时目睹国都破败之景他悲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漂泊西南时深夜辗转难以成眠他慨叹: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cú。回乡探亲时看到骄奢淫逸的权贵们他怒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始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这就是杜甫的伟大,这就是诗圣的情怀。
九:吾辈承圣心
别林斯基说: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痛苦和幸福的根,都伸进了历史和社会的土壤,他们已经成为了历史,乃至人类的器官。历史上不乏有像杜甫一样拥有一颗圣心的诗人,吾辈感受到了范仲淹、文天祥、屈原、谭嗣同等诗人的伟大情怀,并把这种精神承续下去。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十、作业布置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小故事。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差役:怒 老妇:苦
圣心
诗人:忧
《石壕吏》评测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壕( ) 吏( )逾( )邺( )戍( )裙()妪( )泣( ) 咽( )
2.理解性默写
(1)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境困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对悍吏捉人保持了沉默?甚至都没有安慰老翁呢?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石壕吏》教后反思
《石壕吏》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者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石壕吏》是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征兵,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发出的切实感受,对于这样的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准确的把握其思想内涵,让使学生了解古代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在教学环节上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有大唐盛世来给学生引导,并介绍安史之乱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接下来引入本节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分享所了解的作者相关资料,更好的把握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接下来通过诵读,理清文章内容,让学生分别以作者差役和老妇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分角色扮演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表现,酣畅淋漓的展现出人物的特点,然后进行主旨探究更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最后环节,对本文诗歌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对杜甫“圣心”的感悟,结合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学生便能更好的把握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天下忧患苍生。整个课堂环节还算流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首先诗歌朗读教学较少,我没有示范朗读,给学生创造朗读氛围。学习诗歌读必不可少,反复的读可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氛围的渲染,教师的范读更是有效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的法宝。这一点在我以后的诗歌教学中,需要我不断提升我自己。另外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就是诗歌表演,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是让其中一个小组分享表演,除了时间原因以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好展示的平台,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在小组表演讨论中,有几位男同学笑场,这与《石壕吏》整篇文章渲染的气氛不相符,课后反思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诗歌感情把握不到位,教师不指导到位,由于学生准备时间短,也就无法深入文本解读,细品其中内涵。在这一环节,我的指导很关键,我必须帮助其进行有效的表演指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帮助学生创造课堂情景氛围,对于此篇文章课堂就是要创造一种凄惨、忧伤的情景!情境创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领悟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导作用,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更有意义。语文教学只有以学生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语文教学才能走向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