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口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2.(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 )
A.西安事变 B.九 一八事变 C.八 一三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3.(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5.(2022·江西景德镇·八年级期末)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历史老师将他手机的开机密码设置为0918,根据数字我们认为他可能是在铭记( )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将初步形成③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分裂④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6.(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报纸在近代是了解时事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大捷
7.(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2022·江西·上高中学八年级期末)近代,爱国青年经常走在政治运动的前面。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数千名爱国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引发这场爱国救亡运动的原因是( )
A.七七事变 B.红军长征 C.西安事变 D.华北危急
9.(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期末)“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0.(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期末)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这里“历史的转折”是指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11.(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2.(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13.(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①②两幅图片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说说材料中③④两幅图片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么?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1936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根据上述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关系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A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苦难十四年”指的是1931年到1945年的十四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一 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故题文“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解析】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故选A。
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①④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②,故排除AC项;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分裂,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
6.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蒋被暂留西安”“张学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即“西安事变”,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即“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挑起战争,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飞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排除C项;1938年3月,日军向山东台儿庄发起攻击,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与日军激战,共歼灭1万余人,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出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排除A项;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华北危急严重。严峻的形势使北平学生感到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举行示威游行,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北平卢沟桥的宛平城,A排除;1934年——1936年红军进行长征,B排除;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C排除;故选D。
9.D
【解析】结合地点“柳条湖”,再分析时间,“延续了十四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4年,故选D项。
10.D
【解析】根据题干“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这是“历史的转折”的含义,D项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不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1.C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抗日斗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故选C;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B;D项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排除。
12.C
【解析】根据题干“共产党……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是正式形成,排除A项;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数人民利益的政党,但材料主要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共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3.(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联系: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图片3是土地改革,图片4是三大战役,它们的关系是,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可知,这是因为,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