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五四运动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13: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3 五四运动
1.(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3.(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核心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4.(2022·江西宜春·八年级期末)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精神 B.自由民主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 D.实业救国愿望
5.(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两句发自肺腑的呐喊是在哪一事件中出现的(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2022·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八年级期末)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革命性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由于那个时期(五四运动)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这些论断说明了( )
A.五四运动实现了工农联盟 B.五四运动使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政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8.(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
A. B.
C. D.
10.(2022·江西景德镇·八年级期末)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1.(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3.(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14.(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让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感知历史 提取信息】
材料一
(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2)据材料二,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结果如何?
【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代中学生应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参考答案:
1.A
【解析】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史称“五四运动”。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学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初,北京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北洋政府逮捕学生八百多人。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作用。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因此,该历史剧的各幕都与五四运动有关。故选A;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对象是清政府,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对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要提起公诉来维护民国法治;又要释放被捕学生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精神、民主革命精神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爱国,B项正确;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不是自由,排除A项;根据材料“‘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可以知道,唤起民族觉醒的不是平等,而是爱国精神,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因此核心精神不是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这一年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因此材料所述“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爱国救亡精神,A项正确;材料所述“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出来的爱国救亡精神,而不是自由民主意识,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因此材料所述“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爱国救亡精神,而不是民主法治观念,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故选A。
5.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传单,所以以上两句发自肺腑的呐喊是在五四运动出现的。1919年1月,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正当要求,竟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正是五四运动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回应,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6.C
【解析】 根据所学,在五四云的的口号中,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外争主权: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C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体现的都是反帝,没有反封建,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那个时期(五四运动)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说明五四运动壮大了革命阵营,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革命中,说明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农民阶级参与五四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新政党的领导,排除B项;五四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项符合题意;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项漫画中关在笼子里的大清皇帝和大臣,寓意清朝时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漫画中的洋人操控的清朝统治者打扮的提线木偶,寓意《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漫画中的曹、陆、章以及三个拳头代表的是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惩办的三个卖国贼,以及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学生、工人和商人。D项是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中英双发关于《南京条约》的谈判,漫画寓意条约的不平等性;ABD三项均与五四运动无关,故选C。
1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体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中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斗争矛头明确指向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显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D正确;材料不仅体现反对封建军阀,也体现反对帝国主义列强,A排除;题干出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反映了学生的斗争精神,但没有体现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B排除;五四运动旨在反帝反封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不是维护国家统一,C排除。故选D。
11.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共同参与,促使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故D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排除ABC。故选D。
12.A
【解析】 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体现“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原因,A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工罢工商罢市,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排除D。故选A。
13.(1)内容: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主要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2)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可知,这就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这体现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4.(1)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先锋:青年学生。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3)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解析】 (1)漫画中德国人从山东省撤离,日本人占据了山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利权转让给了日本。
(2)第一问:根据材料“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可知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伟大的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青年学生应该秉持爱国主义精神,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努力学习,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