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西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13: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争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实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2.(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与如图所示,属于发行公债支持的对象是
A.秋收起义 B.黄埔军校 C.二次革命 D.武昌起义
3.(2022·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八年级期末)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赢得了反帝斗争胜利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4.(2022·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八年级期末)1924年,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大事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三大召开
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5.(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6.(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
职业 农民 工人 学生 商人及其他
比例 40% 25% 25% 10%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共第一次合作期 D.红军长征时期
7.(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8.(2022·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八年级期末)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9.(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同文馆
11.(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
A.广东革命政府东征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中原大战
12.(202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此次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蒋介石
13.(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在华外国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他认为
A.北伐战争是一场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
B.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14.(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有史学家称:孙中山是“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层”。为孙中山赢得如此赞誉的历史事件有
①成立同盟会 ②创建中华民国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辽沈战役 D.百团大战
16.(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17.(2022·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国民革命军长驱直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们首先向北洋军阀中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可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是因为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国共两党的合作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可知与北伐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2.B
【解析】根据题干“支持北伐推翻军阀”可知,属于发行公债支持的对象是黄埔军校,B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发生在北伐战争结束后,A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北伐战争结束后,C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A
【解析】国民革命打败了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取得反帝斗争胜利,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共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共三大主要是确定国共合作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七会议主要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解析】依据题干“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C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B项;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即1924-1927年,当时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由于代表工农群众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出现了表格中所述的国民党出自工人、农民的情况占有相当比例的现象。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是1911-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时期是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红军长征时期是1934-193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11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国民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在蒋辞职(未准)赴沪后,由廖仲恺代理,继续进行筹备工作和负责招生事宜。3月27日,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正取350人,备取120人,其中许多是共产党从各地选派来的党团员和革命青年。5月5日新生陆续入校编队,进行入伍教育。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发表演说,明确指出军校宗旨是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组成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重新创造革命事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是在日本东京,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是在武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在南京,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是在广州黄埔。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A
【解析】根据材料“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组建了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革命军队迅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不到半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在此期间,工人、农民也积极配合北伐战争,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由此可见①②③正确,故选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所以④错误,故排除BCD。
10.A
【解析】根据题干“在广州……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党代表廖仲恺,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A正确;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与题干“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不符,排除B;福州船政局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校,与题干“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不符,排除CD。故选A。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B项正确;广东革命政府东征与“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不,排除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C项;1930年,联合阎锡山等举兵反蒋,爆发中原大战,发生在“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目标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ABC三项的人物都是北伐的对象,不符合题意;蒋介石是领导北伐战争的人物,符合题意;故选D。
13.A
【解析】据“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肯定了北伐战争是一场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现工业化,B排除;北伐战争是一场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C排除;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但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择A。
14.A
【解析】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①②③A项正确;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是陈独秀等人。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是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A项正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排除B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恒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排除C项;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依据题干“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创办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的内容,但不是巨大的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的事件,C项不符合题意;实现全国统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事件,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判断时间是1926年之前,结合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解答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实现全国统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事件,再结合“巨大成就”排除黄埔军校,可得正确答案。
17.A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革命军长驱直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可知,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排除BC项;北伐战争进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