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训练
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东临碣( )石,以观沧海。
⑵水何澹澹( ),山岛竦( )峙( )。
⑶海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⑷枯藤( )老树昏鸦( )。
⑸断肠人在天涯(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 澹澹:________________。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寄:__________。
⑶海日生残夜 残夜:______________。
⑷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⑴《观沧海》这首诗以“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⑷《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古诗词名句默写。
⑴《观沧海》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⑷《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天净沙·秋思》,完成第6~7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第8~9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 _____①________,“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_________②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①________的思想感情,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②_______②____________,蕴含自然理趣。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10~11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这是一首抒写___________的五言律诗。
1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第12~13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这首诗以“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瑟瑟,洪波涌起”所描绘的画面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第14~15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6.请完成下面的综合性学习。
⑴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代诗歌四首
1.【答案】⑴jié ⑵dàn; sǒng zhì ⑶kuò;xuán⑷téng;yā⑸yá
【解析】本题是对给汉字注音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同时还要与形近字的区别,如“碣”就不能读成“喝”字的读音等。
2.【答案】⑴水波荡漾的样子。⑵寄托。⑶指夜晚还没有完全消退。⑷形容哀伤到了极点。
【解析】本题是对词语意思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诗句的整体意思来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如“断肠”是形容悲伤的程度,就不能理解成肠子断裂等。
3.【答案】⑴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星汉的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⑵我把为你忧愁的心寄托给明月,伴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⑶夜色将尽,晨曦微露,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严冬未尽,可江南的春天已悄悄地来临。⑷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伤心肠断的思乡人漂泊在天涯。
【解析】本题是对诗句意思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先要弄清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说出句意。尽量做到语句通顺、优美。
4.【答案】⑴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⑵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⑶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⑷以乐景写悲景,反村离人思乡的愁绪。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诗人情感、写作技法等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在充分理解每首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写作背景、诗歌主旨和诗人情感等,然后有针对性回答各题。
5.【答案】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⑷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名句默写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对每首诗歌中的经典诗句或有名的诗句加强记忆并能默写,这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做到这点,解答时并不困难。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赏析能力的考查。“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7.【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具体答案,但解答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诗句内容为基础,用优美语句描述出诗意,切记对诗句做直接翻译。
8.【答案】①停留、到、抵达 ②书信,信件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意思。答题时注意结合整个句子或者整首诗歌的意思来理解.句中“次”是“停留、到、抵达”的意思;“书”是“书信,信件”。
9.【答案】①思念家乡。②时光流逝(时序交替、季节变迁、新旧更迭等)。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也体现了时光流逝(时序交替、季节变迁、新旧更迭等)的自然理趣。
10.【答案】思乡之情(乡愁等)(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全诗,从诗歌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难理解写的是羁旅之思的内容。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诗歌内容逐项分析,如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故该项表述不正确。
12.【答案】观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主旨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时,围绕动词“观”和“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组织语言,语句通顺即可。
13.【答案】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答案,但解答时,不能只做翻译,要有思想内容,并且语言优美、通顺。
14.【答案】杨花、子规、明月。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就本诗而言,描写的景物很多,只要抓住两个来回答即可。
15.【答案】示例:①拟人,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③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解析】本题是对写作技法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不可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点来赏析,围绕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来组织语言,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16.【答案】⑴C。⑵①广州今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建设。②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冬梅,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知识综合解答能力的考查。⑴“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对象误用。 ⑵①要注意先找出材料体现的主要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字数的限制。②本题考查对联,解答时,要充分调动对对联常识的积累,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平仄要相对,词性要相对或相反等,同时还要注意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