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1、孔子思想的核心?
2、老子的哲学思想?
3、老子的政治主张?
4、孟子政治主张?
5、孟子的人性观?
6、荀子朴素的唯物思想?
7、中国古代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仁、礼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百家争鸣无为而治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学习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内容
黄老之学是指________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_____的学说,在当时的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并最终得道成仙。“老”是指_____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____,一个是______。道家黄帝老子治身治国2、特点:
黄老之学强调_____________,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的哲学观。 自主学习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3、地位: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_______ 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________。“黄老思想”支配地位 自主学习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陆贾):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
汉初的社会状况吸收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
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
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
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合作探究一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
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诸侯势力威胁中央武帝初年,西汉社会面临的问题\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役使)财骄横,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超越本分)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平准书》2、土地兼并,豪强势大武帝初年,西汉社会面临的问题\\————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3、匈奴威胁,边患不止武帝初年,西汉社会面临的问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是如何发展儒学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呢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合宜的道德、行为)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意图)不同,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加强君权,防止君主暴政\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三纲五常”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新儒学的作用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巩固大一统国家,维护统治秩序,防止暴政。 它是董仲舒依据_________ 学说,融合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自主学习2: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公羊春秋》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异同?合作探究三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同:异: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异同儒学、阴阳、黄老、法家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礼法并施……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受重视受到统治者重视,
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自主学习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儒学在政治占据统治地位地位,有利于巩固______国家和稳定________。从此,儒学成为________ 重要内容和________ 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地位。但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大一统统治秩序主流各级学校必修的朝廷选官的有人认为,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四请记住: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总结
黄
老
之
学
独
尊
儒
术原
因内
容作
用内容作
用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治身、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原
因无为不适应集权
新儒学的大一统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专制小结1、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为而无不为”
B.“积极无为”
C.毫无作为
D.“待时而动”C当堂检测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B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对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C4、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C5、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目的的内容是: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说
D、“制天命而用之”A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