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贞节牌坊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
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
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
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而到了明末,思想家李贽却勇敢地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以李贽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曾使古代的中国获得过一次发展的机遇,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何在当时没能促进中国性质的转变?这正是本课要探讨的问题。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吴必中明朝的秀才,带着书童赴京考会试。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但是大家谁也不敢多言,怕附近有东厂特务、锦衣卫,赶快离开是非之地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八股取士 ,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方科技成果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1. 人物档案
姓名:
性别:
生活时代:
出生地:
家庭背景:
经历:
性格:
代表作:
评价:
二、活跃的表现:
一)李贽的“异端”思想
李贽(号卓吾)
男
明代
福建泉州晋江
世代经商,伊斯兰教徒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晚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独具个性离经叛道
《焚书》《藏书》
《续焚书》《续藏书》
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论坛发起人: 我是圣人,我说的就是对的孔子:李贽:孔子:论坛发起人: 不准灌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论题一:李贽思想浪仔水晶: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朱熹李贽论坛发起人: 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朱熹:李贽:朱熹:论坛发起人: 不准灌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论题一:李贽思想浪仔水晶: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朱熹李贽论坛发起人:“万物皆生于理”朱熹:李贽:朱熹:论坛发起人: 再使用暴力踢出群……“万物皆生于两”论题一:李贽思想浪仔水晶:万物皆生于两,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朱熹李贽李贽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蔑视礼法
追求个性发展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进步: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万物本原是理理在气中格物致知
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二)、黄宗羲的“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说
人物档案
姓名:
性别:
生活时代:
出生地:
简历:
特长:
代表作:
评价:
黄宗羲,字太冲, 号梨洲先生,
男
明末清初
浙江余姚
参加过抗清斗争
精通天文算学和地理
《名夷待访录》
浙东学派创立者
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此外,黄宗羲还有什么政治主张?带有什么色彩?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反封建的民主色彩。(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反映了什么?
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反映了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萌出现, )黄宗羲思想知识点拔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人物档案
姓名:
性别:
时代:
出生地:
经历:
代表作:
评价:
顾炎武(亭林先生)
男
明末清初
江苏昆山
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
参加科举考试落地;
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
游历北方各地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何谓“经世致用”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1)思想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历史或现实,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作为高中生的你应该怎样做?
爱国主义
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1、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三、影响 假如你是“历史帝国”博主,在明清史论坛上你会如何回答网友关于明清思想影响的提问: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是否对儒学的全盘否定?不是,他们虽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不合理的部分,使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属于对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明清思想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明清时期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贴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明清思想影响三、明末清初思潮的影响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起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启蒙作用;“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①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经世致用” 确立了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观念。③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4、局限性: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总结追寻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探寻思想演变规律?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宋朝明朝明清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儒学创立、发展确立正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批判继承演变规律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秦朝焚书坑儒遭受打击魏晋隋唐佛道冲击、三教合一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
主思想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
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
物质基础。。
3、文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传统文化的
束缚和影响
材料2:清朝的军机处材料1:明代施复的手工工场材料3:明清科举考场材料4你从这些图片中能得到相关的信息吗?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主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反对专制强调经世致用思想:批判传统儒学 知识·梳理·总结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意识主张经世致用,明道救世哲学思想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