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地球和地图
第1章
章节目标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如果地球是圆的,地球另一边的人们不就掉下去了吗?
最初有人提出“地球”的说法时,曾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甚至是嘲讽。
如果这样一直向前走,会不会回到出发的地方?
如果地球是圆的,一直向前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的地方。
情景导入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
牢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
探索
消失的图片
活动
蹲下,观察
将图片立在桌面上缓慢后移
现象:
始终看到图片的全身
新课学习
用张开的伞代替桌面再做一次实验
现象:
先看到图片上部,再看到图片中部,再然后是下部
新课学习
为什么两次实验的现象不一样呢?
一次是平面的桌子,一次是曲面的伞
新课学习
大地不是平的,而是曲面的
根据上面的实验,结合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一事实,你能推测出什么?
新课学习
“盖天说”:他们想象大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盖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臆断
新课学习
“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
臆断
新课学习
张衡的“浑天说”
宇宙像一个鸡蛋,天地都是圆球形的,地就像鸡蛋中的黄,独居其中。
推测
新课学习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浑天说
拓展延伸
亚里士多德的“月食说”:根据月食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推测
新课学习
视频:月食的形成
拓展延伸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证 实
新课学习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10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拓展延伸
卫星照片: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确 证
新课学习
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短以外,经过精密的测量,科学家还发现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但这种差异对于庞大的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的。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一些细微的差别,把地球当作一个正球体来看待。
地球的真实形状
正地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表面积:
6371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读图,你能用从这三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新课学习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
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
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它有一个天
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
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
始太阳星云。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
你知道吗?
月球
拓展延伸
活动
思考
你能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海边看船
新课学习
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新课学习
草原看马
草原上从远处奔腾的马群,先看到马头,后看到马腿
新课学习
活动探究1
体会地球的大小
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2.传说中的“土行孙”会遁地之术,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球(过地心),到出发地相对应的地球另一侧地点,需要多长的时间?
3.请同学们解释毛主席诗词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的含义和由来。
算一算,议一议,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答案提示:
1.约5300万步;8000小时。
2.约127小时。
3.地球不停地自转,周期为一天。
【猜谜语】
不是桔子不是蛋,
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它个子小,
能载大河和山川。
活动探究2
快来猜一猜,看谁猜得快
地球仪
很久以来,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地球仪应运而生了。
地球仪的概念
1
广阔的地球表面
经纬网
地球仪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区别?
答案提示:
1.地球仪是依照地球的外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
2.区别:①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③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表示地理事物的方法
2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看一看地球仪是如何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等的?
山地
陆地
海洋
活动探究3
地球仪如何表达地理事物的
课堂小结
1.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 魏格纳 D. 郑和
B
2.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人们
C.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D.外星人告诉我们
C
课堂练习
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B
课堂练习
4.读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C
课堂练习
制作材料:
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制作步骤:
(1)如图,在乒乓球的正中用红笔画上一个最大的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活动
实践
学习制作简易地球仪
新课学习
(2)把铁丝弯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注意铁丝是倾斜的,弯曲的半圆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新课学习
(3)把铁丝穿入乒乓球,如图,并把露在外面的铁丝弯成小圆圈,以防止乒乓球脱落。底座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更稳固。
新课学习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
2.说一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举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作业布置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定义
作用
地轴、两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