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黑陶猪纹钵。 
 猪的形象为何频繁出现?猪又是何时走进人类的生活? 
 三星堆周边联合遗址中发掘出的陶猪。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打制 
石器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距今约5000年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壹 
 南稻北粟 
 ——原始农作物的种植 
猜一猜这些农作物的名称?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在漫长的探索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 
壹 
原始农作物的种植 
 距今8000多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 
 距今7000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 
 距今12000多年至10000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早期栽培稻遗存。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壹 
原始农作物的种植 
结论: 
 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粒。 
 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北京市附近东胡林遗址,遗址中出土了碳化的粟和黍。 
 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内蒙古兴隆洼遗址,部分房屋遗址中出土了少量炭化的粟和黍。 
结论: 
 距今10000年左右,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壹 
原始农作物的种植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意义: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壹 
原始农作物的种植 
贰 
 耒耜垦田 
 ——原始生产工具的变革 
贰 
原始生产工具的变革 
刀耕火种 
耒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原始农业生产的典型工具。 
表明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生产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逐步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 
叁 
 家畜饲养 
 ——原始畜牧业的发展 
叁 
原始畜牧业的发展 
 结论: 
 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牛肩胛骨 
猪纹陶钵 
狗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反映了7000多年前野猪向家猪过度阶段的形态。 
肆 
 地穴干栏 
 ——原始聚落的发展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干栏式建筑: 
 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房屋样式: 
观察下面的栏杆有什么用?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 
房屋建设 
建造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好处: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干栏式建筑遗存图 
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 
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房屋建设 
历史地位: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水井结构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稻谷 
骨耜 
猪下颌骨、水牛头骨、牛肩胛骨 
粮食作物:稻谷 
生产工具:骨耜(翻土工具) 
家畜饲养:猪、狗、水牛 
狗骨 
农业生产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陶灶 
玉器 
骨哨 
朱漆碗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懂得使用天然漆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手工业 
2 
半坡人的生活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房屋样式: 
半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好处:遮风挡雨,冬暖夏凉,防寒保暖,抵御野兽 
房屋建设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聚集在一起)、窖穴、壕沟 
居住区外还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 
活动室 
公共墓地 
居住区 
壕沟 
窖穴 
窑场 
半坡聚落遗址模型 
思考:半坡居民遗址有何特点? 
2 
半坡人的生活 
房屋建设 
石锛 
石锥 
石刀 
石凿 
半坡人还能制作精美的石器、骨器和角器。 
骨器 
角器 
2 
半坡人的生活 
生产工具 
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渔叉、渔网、渔钩等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弓箭 
长矛 
石球 
鱼钩鱼叉 
2 
半坡人的生活 
多种生产方式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粟 
家畜饲养:猪、狗、鸡等 
鸡肢骨 
羊下颌骨 
狗下颌骨 
猪下颌骨 
菜籽和粟的朽粒 
2 
半坡人的生活 
农业生产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鱼纹盆 
装饰品 
乐器 
骨针、骨锥 
纺轮 
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较多装饰品,少量乐器 
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已掌握简单的纺织技术。 
2 
半坡人的生活 
手工业 
探究一 
南北地区差异巨大的原因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不同点 
所处区域 
房屋样式 
种植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水稻 
粟 
骨耜 
石器、骨器、角器等 
猪、狗、牛 
猪、狗 
陶器 玉器 乐器 雕刻 天然漆 
陶器 乐器 会纺织 
为什么南北地区史前人类在饮食和建筑样式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原因 
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同 
综合本课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二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及影响 
 有农业,然后人类的食物,乃能为无限制的扩充,人口的增加,才能无限制。人类才必须定居。一切物质文明,乃有基础。 
 ——吕思勉《中国通史》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拥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改善了生存条件,进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读材料,思考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材料1: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无所有。 
材料2: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祭坛上权贵的墓地里,随葬品丰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很少。 
探究二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及影响 
小结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 
农耕 
生活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 
聚落的发展 
磨制石器的发展 
半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课堂小练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A正确;B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房屋,B排除;CD不属于原始社会的建筑,排除。故选A。 
1.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课堂小练 
2.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猪纹陶钵 ②骨耜 ③打制石器 ④铁制农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猪纹陶钵反映的是河姆渡人制作陶器的水平,②骨耜是河姆渡人所使用的生产工具,③打制石器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已经存在了,④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才出现,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错误,排除。故选A。 
课堂小练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粟 D.大豆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