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2.(2020江苏常州中考)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2022山东泰安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绿色出行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节约用电
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5.(2021江苏扬州中考)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6.(2022山东菏泽二模)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把“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B.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C.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D.“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7.(2021海南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期中)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干冰可制造舞台云雾
A.① B.②
C.③ D.④
9.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10.(2022江苏江苏模拟预测)氧气、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工业上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的方法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
D.二氧化碳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小花变红
11. “舞台上的云雾、人工降雨”等都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解释( )
A.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水反应 B.干冰能变成水蒸气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D.气体二氧化碳易液化
12.(2022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12.(2022宁夏银川一模)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里的“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 )
A.碳元素单质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13.(2020山东东营中考)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4.如下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开始后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要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不用移开玻璃片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15.大彬哥爱好写诗,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的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
A.CO2 B.O2
C.CH4 D.H2
16.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步行代车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出门随手关灯 D.乱砍滥伐森林
17.(2022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三模)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据图分析得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液化石油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D.此工艺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二、填空题
18.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_____色,原因是: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加热这红色液体,又褪为_____色,原因是: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19.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如图A所示,点燃两只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
(2)如图B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
(3)如图C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2022湖南衡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低碳生活”中的“碳”的含义与下列名词中“碳”的含义与相同的是__________。
A.碳单质 B.碳中和
C.碳纤维 D.碳达峰
(2)甲烷也会造成温室效应。在相同条件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500s.内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对能源的利用有新的认识。
“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21.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奇妙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可是空气中却不能没有二氧化碳,因为它是 的重要原料之一。
(2)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B.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多
C.森林绿化面积锐减,使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为能源
(3)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后果称为 ,于是科学家提出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你认为下列措施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上班座公交车或骑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B.大量砍伐树木建造房屋
C.用太阳能烧水 D.纸张双面使用
(4)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广泛,例如: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 , 。
(5)现有两瓶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实验用品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有 (填序号)。
①带火星的木条 ②燃着的木条 ③水 ④澄清石灰水 ⑤紫色石蕊试液
三、实验探究题
23. 小红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做了如下实验:
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再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
提示:稀醋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请你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可能是使石蕊变红 C 紫色小花不变色 ______
______ B 紫色小花不变色 猜想错误
可能是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______ ______ 猜想正确
(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填图中的实验方案编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答案】B
【解析】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0江苏常州中考)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D。
3.(2022山东泰安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绿色出行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节约用电
【答案】B
【解析】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答案】D
【解析】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故选D。
5.(2021江苏扬州中考)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A、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形成酸雨,A错误;B、无机物和有机物可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C正确;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D错误。故选C。
6.(2022山东菏泽二模)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把“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B.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C.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D.“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答案】C
【解析】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所以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可以吸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热量,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吸收紫外线,不能抵御紫外光,故C符合题意;D、“碳酸水”中含有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21海南三亚市崖州区崖城中学期中)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A、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符合“一变多”,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故C正确;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干冰可制造舞台云雾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所以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选A.
9.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时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C
10.(2022江苏江苏模拟预测)氧气、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工业上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的方法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
D.二氧化碳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小花变红
【答案】C
【解析】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利用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将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与水可以转化为氧气与葡萄糖,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小花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 “舞台上的云雾、人工降雨”等都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解释( )
A.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水反应 B.干冰能变成水蒸气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D.气体二氧化碳易液化
【答案】C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水雾或者形成降雨。故选C。
12.(2022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答案】D
【解析】A、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A不符合题意。B、由于具有氧气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所以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不符合题意。C、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及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所以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不符合题意。D、由于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颜色的光这一物理性质,所以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综上所述:选择D。
12.(2022宁夏银川一模)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里的“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 )
A.碳元素单质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答案】B
【解析】这里的“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选B。
13.(2020山东东营中考)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错误,符合题意;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故选B。
14.如下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开始后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要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不用移开玻璃片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D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故选项错误;B、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蜡烛表面,隔绝了空气,故选项错误;C、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选项错误;D、由题干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故选项正确。故选D。
15.大彬哥爱好写诗,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的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
A.CO2 B.O2
C.CH4 D.H2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制造舞台云雾;二氧化碳制作的汽水“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带给大地勃勃生机”,与诗中所描述相符,故A正确;B、氧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有助燃的作用等,与诗中所描述不相符,故B错误;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与诗中所描述不相符,故C错误;D、氢气常被用于填充气球,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诗中所描述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A。
16.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步行代车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出门随手关灯 D.乱砍滥伐森林
【答案】D
【解析】A、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A正确;B、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B正确;C、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C正确;D、森林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减少温室效应,乱砍滥伐森林会减少光合作用,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7.(2022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三模)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据图分析得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液化石油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D.此工艺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A.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此选项错误;B. 液化石油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C.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此选项正确;D. 此工艺能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此选项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
18.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_____色,原因是: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加热这红色液体,又褪为_____色,原因是:_____(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①红; ②; ③紫 ; ④
【解析】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为:,加热这红色液体,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石蕊又会恢复原来的紫色,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红,,紫色。
19.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如图A所示,点燃两只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
(2)如图B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
(3)如图C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特燃烧;(2) 澄清石灰水进入试管中且不断上升 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软塑料瓶变瘪);
【解析】(1)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下层阶梯上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试管内的二氧化碳被消耗,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瓶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又由于二氧化碳被消耗,会导致瓶中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会变瘪。
20.(2022湖南衡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低碳生活”中的“碳”的含义与下列名词中“碳”的含义与相同的是__________。
A.碳单质 B.碳中和
C.碳纤维 D.碳达峰
(2)甲烷也会造成温室效应。在相同条件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500s.内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对能源的利用有新的认识。
“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1) ; BD##DB;(2)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明显;(3)C
【解析】(1)空气中的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A选项为碳单质,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碳纤维是指碳元素,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碳中和与D选项中的碳达峰都是指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BD;(2)由图像可以看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明显;(3)A. 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燃烧,可以使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此选项正确;B.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火焰,可以减少甲烷与氧气反应发生爆炸的危险,较为安全,此选项正确;C.该反应过程相比甲烷直接燃烧,只是反应条件改变,其他的都没变,所以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相同,此选项错误;D.该反应中甲烷不是在空气中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不会混合氮气等杂质,所以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此选项正确;故选:C。
21.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奇妙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可是空气中却不能没有二氧化碳,因为它是 的重要原料之一。
(2)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B.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多
C.森林绿化面积锐减,使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为能源
(3)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后果称为 ,于是科学家提出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你认为下列措施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上班座公交车或骑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B.大量砍伐树木建造房屋
C.用太阳能烧水 D.纸张双面使用
(4)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广泛,例如: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 , 。
(5)现有两瓶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实验用品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有 (填序号)。
①带火星的木条 ②燃着的木条 ③水 ④澄清石灰水 ⑤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1)0.03%, 光合作用;(2)CD;(3)温室效应;ACD;(4)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①②③④⑤
【解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可是空气中却不能没有二氧化碳,因为它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森林绿化面积锐减,使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后果称为温室效应,于是科学家提出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属于低碳生活的是:上班座公交车或骑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用太阳能烧水;纸张双面使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广泛,例如: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现有两瓶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用品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有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水、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三、实验探究题
23. 小红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做了如下实验:
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再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
提示:稀醋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请你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可能是使石蕊变红 C 紫色小花不变色 ______
______ B 紫色小花不变色 猜想错误
可能是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______ ______ 猜想正确
(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填图中的实验方案编号)。
【答案】 猜想错误;可能是水使石蕊变红;D;紫色小花变红;A
【解析】(1)通过方案C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过方案B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通过方案D证明是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色;(2)但要证明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则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选用一种酸性物质,证明使石蕊变红的是酸性物质,故选用的方案是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