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同步精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同步精优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2 09:45: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1.(2022年吉林省中考)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A。
2.(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的数目 B. 分子的间隔
C. 分子的体积 D. 分子的质量
【答案】B
【解析】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与排列方式,分子本身不变,即分子的数目、体积和质量都不变,故选B。
3.(2022湖南郴州二模)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和分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
C.分子的大小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答案】B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错误;B、对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原子和分子分别是保持各自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正确;C、没有具体的分子原子种类,不能比较分子、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错误。故选B。
4. (2022广西防城港一模)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变化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该选项正确;C、变化Ⅰ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故选C。
(2022年百色市中考)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B.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A
【解析】A、由题意“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可知: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小分子团水也由氢氧元素组成,与普通水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2年广东省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O2- B. 2O3
C. SO2 D. 2O
【答案】B
【解析】A、表示一个氧离子,不符合题意;B、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数目,表示2个臭氧分子,符合题意;C、化学式的意义可以表示二氧化硫、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D、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数目,即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2022年山西省中考)“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故选D。
8. (2022湖南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二模)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D、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2河南省中考)下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答案】(1)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解析】(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10. (2022年邵阳市中考) 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卤菜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B。
11. (2022湖南永顺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 )
A.氧化汞制氧气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D.碘升华为碘蒸汽
【答案】A
【解析】A. 氧化汞制氧气是化学变化,在该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和汞原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碘升华为碘蒸汽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甲烷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B、夏天云消雾散,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正确;C、秋天层林尽染,树叶经霜打后变红,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D、冬天下雪,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D错误。故选D。
1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5.(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解析】A、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故说法错误;B、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D、不管是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故选C。
16.(2022重庆巴蜀中学一模)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氧化汞受热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此还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故选:D。
17.(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故B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正确。故选C。
18.(2022辽宁盘锦市第一模)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变化I”或“变化Ⅱ”),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 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2)变化Ⅱ的宏观事实是______。
【答案】(1) 变化Ⅰ ;氢原子、氧原子;(2)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解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变化Ⅰ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是水分子,而变化Ⅱ前后都是水分子,故变化I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所以一定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应填:变化I、氢原子、氧原子;(2)变化Ⅱ的微观表现是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所以宏观事实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故应填: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19.(2022辽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二模)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
(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明______。
(3)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说明______。
(4)测体温时,水银柱液面升高,说明______。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4)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解析】(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当运动到警犬鼻孔中时,警犬能根据气味找到被埋人员;(3)液氢是液态氢气,液氢和氢气均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氢气和液氢均可作燃料;(4)测体温时,水银柱液面升高,说明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0.(2022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一模)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 ;(2) AC ;(3)物理变化
【解析】(1)由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Ⅰ是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该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2)变化Ⅱ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该过程分子的种类、大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性质就不会变,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整个过程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AC。(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宏观信息是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1.(2022黑龙江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所示:
(1)用___________可检验出②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2)装置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试管a产生气体为___________。
(3)实验①和实验③的微观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4)如图④右侧管内乙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甲中装有浓氨水,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
【答案】(1) 肥皂水 ;煮沸##加热煮沸;(2) ;氢气##H2;(3)实验①蒸发水时水分子没有改变,实验③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改变;(4) 由白色变为红色 ;氨分子不断运动
【解析】(1)用肥皂水可检验出②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少的是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煮沸的方法,煮沸可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析出;(2)装置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试管a中产生气体多,是氢气;(3)实验①和实验③的微观本质区别是:实验①蒸发水时水分子没有改变,实验③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改变;(4)如图④右侧管内乙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甲中装有浓氨水,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够使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色,故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由白色变为红色,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氨分子不断运动。
22.(2022·山东临沂·二模)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图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3)图C实验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从微观角度可以解释为______。
(4)图D实验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蜡烛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量筒不能做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若要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则需要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即可,故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
(2)铁丝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生成物为高温的液态物质,故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4)量筒的用途是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做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1.(2022年吉林省中考)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2.(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的数目 B. 分子的间隔
C. 分子的体积 D. 分子的质量
3.(2022湖南郴州二模)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和分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
C.分子的大小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4. (2022广西防城港一模)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2022年百色市中考)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B.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6.(2022年广东省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O2- B. 2O3
C. SO2 D. 2O
7. (2022年山西省中考)“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8. (2022湖南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二模)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9.(2022河南省中考)下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10. (2022年邵阳市中考) 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1. (2022湖南永顺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 )
A.氧化汞制氧气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D.碘升华为碘蒸汽
12.(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甲烷
1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5.(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6.(2022重庆巴蜀中学一模)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7.(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8.(2022辽宁盘锦市第一模)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变化I”或“变化Ⅱ”),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 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2)变化Ⅱ的宏观事实是______。
19.(2022辽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二模)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
(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明______。
(3)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说明______。
(4)测体温时,水银柱液面升高,说明______。
20.(2022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一模)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21.(2022黑龙江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所示:
(1)用___________可检验出②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2)装置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试管a产生气体为___________。
(3)实验①和实验③的微观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4)如图④右侧管内乙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甲中装有浓氨水,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
22.(2022·山东临沂·二模)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图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3)图C实验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从微观角度可以解释为______。
(4)图D实验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