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2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次北固山下》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这一部分用一个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诗歌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的意境。
二、说学情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3.反复诵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以小景写大景写法
2.颈联蕴含的哲理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蕴含的情感。
五、说教学法
1、情境法
反复诵读,图像鬼忆诵读法
2、讨论法
交流体验
3、竞赛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男的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
 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同去感受王湾的思乡之情吧。
 第二步、一读,体验情感之美
 让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本诗那部分写景,那部分抒情?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第三步、二读,体验内容之美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利用课文中的注释解释全文。再请2-3位学生说说这首诗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在这只环节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三读,体验语言之美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从写景的三句诗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应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第五步、精读,背诵体悟
再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小组抽背,再全班齐背。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目的是考察学生这节课的情况和对诗歌的掌握度。
第六步、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由此归纳出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课外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余光中的《乡愁》。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江旅之景 情 淡
颔联---江水之景 景 淡
颈联---江春之景 交 乡
尾联---思乡之情 融 愁
八、说教学反思
课上完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课前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所以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显得很拖沓,学生与教师都显得手忙脚乱。
2、课前预设不够,特别是没有站在一个初一学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设计的问题。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有点难,不在学生能够自学的范围之内。
3、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诗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解决,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挖掘课文,深入课文。
4、教学时间把握不到位,整节课前松后紧,导致整节课下来重难点问题没有突破,重难点体现并不明确。当堂检测也没来得及完成。
5、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并没有身临其境的“走进去”。
6、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不能做到从容不迫,教师的点拨不够简洁,教师的语言有些啰嗦繁琐。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大进步,我会多积累经验,虚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