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面对“洋节”,我们该何去何从?
Merry Christmas!
随着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外国的节日也悄然进入中国大众的视线。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每年都能掀起不小的热潮,国人甚至还发展出了吃平安果这一特殊传统。
在狂欢浪潮之中,也有人发声:“过分庆祝洋节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对于这种没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节日,我们应当持抵制态度。”
送你一颗平安果,幸福快乐你和我。
拿来主义
鲁 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表现了对中国国民素质的深入探索,对多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
1
2
关于作者
鲁迅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鲁迅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具有战斗性的文艺性议论文,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1
2
文体介绍
杂文
写作背景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论证思路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要拿来)
(拿来主义是什么)
(怎么拿来)
为什么?
拿来主义是对待外来文化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文中除了拿来主义,还提到哪几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他们相应的表现、本质和后果分别是什么?
态度 表现 本质 后果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恐惧“送来”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排外
大门破
碰钉子
古董展览、绘画展览、送梅博士
媚外
祸及子孙
讨残羹冷炙做奖赏
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文化扩张
经济侵略
青年们都恐惧了
尼采
拿来
一
二
三
运用脑髓
独立思考、判断选择
自己来拿
保有主体性和主动性
放出眼光
开阔宽广、深刻独到
拿 来!
如何拿来
小组讨论
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鲁迅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2) “拿来主义”者全然不是这样的。
那么拿来主义者面对不同的对象是怎样做的?
一
二
三
孱头
害怕继承,逃避拒绝。
废物
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昏蛋
割断历史,盲目排外。
大 宅 子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外来文化
↓
传统文化
首先是 敢拿
反面设喻
如何拿来
鱼翅
文化精华
烟灯和烟枪
姨太太
文化糟粕
鸦片
有利有弊
吃掉,不宴大宾
毁掉
遣散
使用有利部分
正面设喻
与前文形成对比
会拿
意 义
请给最后一段文字分层,并
概括其大意。
占有
前提
挑选
目的
意义
——
拿来
主义
者的
做法
解析最后一段
1
2
3
4
5
—
焕
发
生
机
艺术特色
犀利幽默
多用反语
巧用动词
手法
多种论证方法(拓展见三维白本p112):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破立结合
语言
杂文思维
“典型现象”正是杂文思维与表达的一个关键——杂文既要通过“由一至多”、“由小至大”的“联想”概括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现象”;又要通过不失其形象性的“典型现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新开掘新发现。……
鲁迅在揭示与表达他的思考与发现时,自始至终渗透着他强烈而深沉的主观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钱理群《杂文的思维与表达》
面对“洋节”,我们该何去何从?
拓展阅读:《三维》白本p121-123 学习任务群三、四
潮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该怎样做?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我们该如何做?
复古
动漫
国风
二次元
宅
硬币
短视频
李子柒
JK
汉字听写大会
经典咏流传
ACG
汉服
Bilibili
外国影片
类比论证
对象
思想特征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获得(“超人哲学”,过分强化个人意志)
脱离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崇洋媚外的民族投降主义)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