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1 18: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闷雷(mēn) 闷热(mèn) 风号浪吼(háo)
B.薄雾(báo) 颤动(chàn ) 山崩地裂(bèng)
C.大堤(dī) 屹立(yì) 踮着脚 (diǎn)
D.霎时(shà) 笼罩(lónɡ) 飞奔而来(bèn)
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
( )有月亮的晚上,那些卵石间的可爱的小水塘( )都会抱着一个月亮。
A.无论……都…… B.只要……就……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
3.下列句子,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A.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C.浪潮越来越近,声音震耳欲聋。
D.夜晚的天鹅湖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每个小水塘里都有一个月亮。 B.每个小水塘都非常喜爱月亮。
C.每个小水塘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倒影。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招侍 柔和 B.传说 掏洗 C.河床 风俗 D.满意 休补
6.括号里的词语不能替换掉加点词的是( )
A.月亮升起来了,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温柔)
B.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款待)
C.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
D.沟水汨汨,很满意地响着。(满足)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guī cháo xié yán g lú wěi bà zhàn
( ) ( ) ( ) ( )
8.填上恰当的词语。
兴奋地( ) 茂盛的( ) 缓缓地( )
( )的狮子 ( )的树林
9.读词语,找规律,分别在括号里再写一个词语。
若隐若现 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
人山人海 整整齐齐 眼高手低
( ) ( ) ( )
10.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1)这两节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花牛“坐”是( ),花牛“眠”是( )。
A.静景 B.动景
(2)观察右图,我知道“剪秋罗”是一种______,形状似______。
(3)“霸占”一词将白云拟人化,写出了白云________的样子。
“______”字表现了花牛在草地里安闲的静态美。
11.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 )耳欲聋 ( )彻云霄 人( )鼎( )
( )雀无声 窃窃( )语 ( )无声( )
人山人( ) 锣( )喧天 喜气( )( )
瓜果( )香 ( )果累累 橙( )橘( )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
②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
③私下里小声说话。( )
④观看钱塘江大潮,浪潮到来时你会想到的词语是( )。
(2)我发现上面①②组的词语都和_____有关,第①组词语形容_____,第②组词语形容______或______。
看到“( )耳欲聋”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
看到“人声鼎( )”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
看到“( )无声息”这个词,你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
(3)第③组词语和______有关。看到第③组我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
(4)第④组词语和______有关。看到“瓜果飘香”这个词语,我“闻”到了味道,想到了这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
12.交流平台。
学了《走月亮》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小豆子:“走月亮”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风俗,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课文写了“我”和阿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小蜜蜂:我注意到课文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写的原因是充分表现了_________。
毛毛虫:读着“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秋夜月景图:_________________。她和阿妈看到____________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___________的香味。香味在流淌,月光也在流淌。她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的月亮,看到了___________间的无数个_____________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________________。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_____________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蝴蝶飞:第1、2自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______的月儿从洱海那边升起,_______的月光洒落在高大巍峨的,点苍山上,洒落在村头的_______,也洒落在村间的______和_______。
小蜜蜂:第6自然段中的“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我”有___________陪伴,心情一定特别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照样子,仿写句子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学校的早晨是_________的,是_________的,是_________的。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我望着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我仿佛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了解,10月6日当天前往海宁 盐官观潮景区的游客达到11.5 万人次,游客车辆8500多辆。只因为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材料二: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材料三:因为太阳和月亮引力,潮汐的存在是普遍的,但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而且时间基本致农历八月十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材料四: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14.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根据材料二在图表里标注出“杭州湾”“钱塘江”的位置以及“东”“西”方位。
16.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壮观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材料三中“大致”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这个词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二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19.材料四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将画“ ”的部分与《观潮》中的句子对应起来。
①——( ) ②——( ) ③——( )
A.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C.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0.我看到了这两篇关于观潮的材料,想起来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登峨眉观日出
“峨眉天下秀”,今天,我来到了以秀丽风光和独特魅力闻名天下的峨眉山观看日出。
为了看到峨眉山四大奇景之一一日出,早晨天还没亮,我便跑出客店,急匆匆地登上万佛顶,向东极目远眺,等待着日出时刻。满天的星星在空中对我眨眼,脚下的云海在翻腾起伏,远处的山峦像海中的岛屿,在云海之中时隐时现。
不一会儿,东方泛起鱼肚白,由低到高慢慢地扩大。接着,天际出现一丝红霞,宛如仙女的丝带,薄而柔。渐渐地,那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把天空映得通红,把云海映得通红,把人们的脸映得通红。终于,太阳露出了小脸,并飞快地上升,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等我再睁眼的时候,太阳已整个儿跳出来了,肉眼已经不能直视它了。
太阳给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金光。山谷.的云海也不安分地翻滚着,渐渐往上升随着太阳的升高,人群渐渐散去。峨眉山又恢复了平静。
21.读画“ ”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
22.短文中画“﹏﹏﹏”的句子,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这句话描写的是日出_____(前 中 后)的景象。
23.日出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填写下来
东方泛起鱼肚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整个升起,普照万物。
24.短文与课文《观潮》的相似之处有( )(多选)
A.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B.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都通过写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五、书面表达
25.学习作。
题目:美丽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常见的景物;(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发挥合理的想象;(3)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和生字的字音的辨析。
A.有误,闷雷(mēn)——(mèn);闷热(mèn)——(mēn)。
B.有误, 薄雾(báo) ——(bó);山崩地裂(bèng)——(bēng)。
C.正确。
D.有误,笼罩(lónɡ)——(lǒng);飞奔而来(bèn)——(bēn)。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识记与运用。
“有月亮的晚上”是“那些卵石间的可爱的小水塘都会抱着一个月亮。”产生这一结果的条件,属于条件关系,填入“只要……就……”。
A.“无论……都……”属于条件关系,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B.“只要……就……”属于条件关系,表示足够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
C.“虽然……但是……”属于转折关系。
D.“不但……而且……”属于递进关系。
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例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无数个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抱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修辞手法不同。把“老麻雀”比作“石头”,此句是比喻句。
B.修辞手法相同。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滴在伞上的状态用拟人化的“跳舞”表现出来。
C.修辞手法不同。浪潮的声音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D.修辞手法不同。三个“是”用了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上的夜的特点。
综上所述,答案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的意思是晚上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倒映在了地上的每一个水塘里,从一个抱字,感受到亲切、可爱的味道,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所以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形的识记与辨析。
A.招侍——招待,对宾客或者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B.掏洗——淘洗,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D.休补——修补,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
A.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温柔:指一个人的性情温和柔软,出处《管子·弟子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
B.招待:欢迎;接待。
款待:指亲切优厚地招待。
C.传说:属于传统的、轶事性的或属于某一特殊专题的知识;有关于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据别人说;谈论、散布、传播。
据说:根据旁人所说或据某种传说。
“据说”不能放在句子的句尾,不能代替“传说”。
D.满意: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满足:感到已经足够了。
7. 归巢 斜阳 芦苇 霸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巢、斜、苇、霸”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呼喊 树木 行驶 形态各异 茂密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
本题中的短语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的”后中心词都是名词;“地”后中心语多为动词。
“兴奋地”表示精神振奋,情绪激动,所以这里可以填的动词有“呼喊、跳跃”等;
“茂盛的”表示生长得好,枝繁叶茂,所以这里可以填的名词有“草地,枝叶”等;
“缓缓地”表示不急躁,缓慢,可填的动词有“点头、闭眼”等;
用来形容“狮子、树林”的形容词很多,可以是健壮的狮子,狂怒的狮子,葱郁的树林,凋零的树林。
9. 多种多样 风风雨雨 口是心非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是ABAC式词语,“浩浩荡荡 整整齐齐”是AABB式词语,“漫天卷地 眼高手低”是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学生据此仿写即可。
ABAC式词语:毛手毛脚、自由自在、百发百中、非亲非故等。
AABB式词语:星星点点、明明白白、多多少少、隐隐约约等。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左顾右盼、大材小用、声东击西、天经地义等。
10. B A 植物 球 多而浓厚 眠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描写手法、字词理解和课外搜集及积累。
语段选自《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1)动态描写指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的、静止的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故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
(2)结合图片的内容和课外积累作答。剪秋罗:植物名。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整株多毛茸,茎高约六十公分。叶对生,卵状披针形,边缘齿毛稠密。夏秋之际开花,花瓣的顶端有剪裂及缺刻。花色有深红色及变种白色。
(3)“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意思是白云铺满了半边的天空。“霸占”一词将白云拟人化,写出了白云多而浓厚的样子。
眠:睡眠。“眠”字表现了花牛在草地里安闲的静态美。
11. 震 响 声 沸 鸦 私 悄 息 海 鼓 洋 洋 飘 硕 黄 绿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窃窃私语 震耳欲聋 声音 声音大 声音小 没有声音 震 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发出巨大的声响 沸 节日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悄 雪花从天上轻轻飘落,没有一点儿声响 节日 喜庆的节日里,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敲锣打鼓庆贺节日 秋天的果园 果园里,雪梨、葡萄、蜜橘等水果挂满枝头,夜风拂过,处处都飘散着浓郁的甜香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悄无声息:意思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瓜果飘香:指瓜果在成熟季节(秋季)时散发的芳香。
硕果累累: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1)根据意思可知但分别是:①人声鼎沸 ;②鸦雀无声; ③窃窃私语;④震耳欲聋
(2)根据意思可知①②组的词语都和声音有关,第①组词语形容声音大,第②组词语形容声音小。根据词语的意思描述画面。
示例:震耳欲聋:放鞭炮的时候,霹雳吧啦的鞭炮声。
人声鼎沸:菜市场,吆喝声、叫卖声、广告声不绝于耳。
悄无声息: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考试的样子。
(3)根据意思可知第③组词语和节日有关,
示例:广场上,兴致勃勃的人们放着七彩的烟花,那最大的最精彩,一炮一炮地射上空中,散开出一朵花。
(4)根据意思第④组词语和秋天有关。
示例:瓜果飘香:秋天,走进果园里,黄澄澄的梨儿活像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挂在枝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红通通的苹果像一个个化了妆的红脸蛋挂在枝头,向我们微笑;果园里水蜜桃是最好吃了,咬它一口,香甜的果汁流的满口都是。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天的果园。
12. 在月光下散步 小路上 溪边 村道 田埂上走月亮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以及“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情意 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和阿妈一起在清澈的小溪边散步 清澈美丽 山草和野花 倒映在溪水里 鹅卵石 可爱的小水塘 数不清的月亮 无数个月亮 明亮 柔和 大青树上 大道 小路上 “我”在月夜下欣赏到的风光小动物们在月夜下的活动 小动物们 欢快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选自课文《走月亮》,“走月亮”是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在课文中指在秋天月亮升起的晚上,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温馨幸福的情景。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读着“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和阿妈一起在清澈的小溪边散步。看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倒映在溪水中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池塘,无数个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结合“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可知,明亮的月儿从洱海升起,柔和的月光洒落在山上,洒落在村头的大青树上,也洒落在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结合“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可知,这句话写出了“我”在月夜下欣赏到的风光小动物们在月夜下的活动,此时的“我”有动物们的陪伴,心情很快乐。
13. 宁静 清新 美丽 这张照片 奶奶慈祥的笑容 听见她温柔的话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仿写。
(1)本题中题干的内容是排比句,写出事物的特点即可。例如早晨的特点是: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是安逸舒坦的,是安静的。
(2)本题中题干的内容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描写。例如:我望着天上的白云,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向我招手,我仿佛听见它们在窃窃私语。
14.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潮势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的原因
15.
16.①杭州湾外宽内窄,地形特殊。
②因为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17.太阳、地球和月亮大约上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条线上。
18.B
19. C A B
20.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解析】14.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同学们根据材料里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材料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材料一主要讲了10月6日海宁盐官观潮景区的观潮情况,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潮势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材料二主要讲了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的原因,钱塘江的秋潮受当地的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15.本题考查图标标注。
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二在图表里做标注。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自己了解到的地理常识来进行标注。
材料二提到“杭州湾”的内容: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材料二提到“钱塘江”的内容: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同学们在地图标注“杭州湾”“钱塘江”时可以沿着地图上的边界画。
同学们在图表里标注“东”“西”方位,可以先在地图空白处画一个双向箭头(左右方向)或十字双向箭头,再标注“东”“西”方位。向着“东海”的方向为“东”。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材料二从地形这个方面解释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原因;材料三从时间点解释了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原因。同学们可以引用材料内容来分点回答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原因。
1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
大致:大概;大约。
句子里的“大致”一词表明:太阳、地球和月亮大约上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条线上。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A.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B.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
C.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从句子中的“一百千米”和“三千米”可以确定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B。
19.本题考查句子搭配。
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描写了浪潮刚从海面升起,像一条白线;与《观潮》中的“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相对应。
句子“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描写了浪潮接近岸边,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与《观潮》中的“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相对应。
句子“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描写了潮水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气势极其雄伟豪壮;与《观潮》中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相对应。
20.本题考查古诗识记。
从题目中提到的“观潮”“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可以联想到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同学们在横线上默写古诗即可。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参考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21.日出时霞光满天的画面
22. 星星 云海 山峦 前
23. 天际出现一丝红霞 红霞满天 太阳飞快地上升
24.AB
【解析】21.本题考查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
抓住句子中的“通红”这个关键词,感受红霞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的动态画面,再综合想象天地之间都被红霞晕染的样子,将画面内容概括出来。故是:日出时霞光满天。
2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满天的星星在空中对我眨眼,脚下的云海在翻腾起伏,远处的山峦像海中的岛屿,在云海之中时隐时现。”中的三个分句各自描写出了一个景物,可直接提取出写的景物是:星星、云海、山峦。结合上文的“等待着日出时刻”这句话可知句子描写的是日出前的景象。所以描写的是日出前的景象。
2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不一会儿,东方泛起鱼肚白”“接着,天际出现一丝红霞”“那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把天空映得通红”“太阳露出了小脸,并飞快地上升”可知,日出的过程是:东方泛起鱼肚白→天际出现一丝红霞→红霞满天→太阳飞快地上升→太阳整个升起,普照万物。
2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结构的掌握。
短文的第一自然是总起,第2、3、4自然段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了日出的景象。
课文《观潮》的第一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然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的大潮。两篇文章运用的都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虽然载体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选:AB。
25.范文: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就像一个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美景可不少,下面就让我带你去好好观赏一下吧。
进入校门,首先看到的是校门右侧的光荣榜,上面贴着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照片,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来到小学部的内门,就可以看见连接着整个小学部的办公楼。办公楼第一层是大厅,贴着学生的优秀书法和美术作品;第二层是医务室与副校长室,看起来非常宽敞明亮。
参观完办公楼,左侧就是操场了。这是大家最喜欢的地方呢!操场周围挺拔着一棵棵大树,它们是夏季乘凉的好去处呢!操场地面是绿色的,跑道是红色的。操场上有五、六个篮球框,4张乒乓球桌,几个做引体向上的运动器材。别看操场现在冷冷清清的,一旦到了放学它就会摇身一变,变成孩子们的乐园,给大家带来欢乐。
这就是我的校园!一个可爱而美丽的地方,它带给了我知识与欢乐。我爱我的校园!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避免我们写跑题。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写景作文,要求以美丽的……”为题,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
【选材分析】要求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想一想,你对哪处景色最熟悉,最有感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
【构思指导】开头:直接点题。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结尾: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表达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