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CCTV-4《远方的家》栏目于2020年10月26日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带着网友“穿越”数千年,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包括( )
A.骨器、陶器、玉器、稻遗物 B.弓箭、长矛、渔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C.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 D.灰烬、烧石、烧骨、石锤、石砧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3.欢欢同学在历史课堂记录“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关键词为:“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生产工具骨耜、长江流域”。由此判断欢欢记录的“某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观察下面一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当时的原始居民(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盘(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过穴居野外生活 D.会人工种植水稻
5.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下列农作物当中,不是从外国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是( )
A.水稻 B.玉米 C.花生 D.向日葵
6.良渚文明遗址一度轰动考古界。下列可以作为该地区原始农耕文明的最可靠证据的是( )
A. 精美玉琮 B. 黑把陶壶 C. 碳化稻谷 D. 干栏式房屋
7.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种植粟和水稻蔬菜 D.确立土地私有制
8.“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就
9.河姆渡遗址是在1973年罗江公社建排涝站时发现的,哪一技术是河姆渡人不会的( )
A.挖掘水井技术 B.煮盐技术
C.建造房屋技术 D.制造陶器技术
10.半坡遗址发现于今天的( )
A.云南省元谋县 B.北京市周口店
C.浙江省余姚市 D.陕西省西安市
11.“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人们,都过着农业生活。许多带动历史前进的发明创造,都是首先在这里产生的……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便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引领着历史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
A.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农业
B.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C.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是东亚经济文化中心
D.中华文明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
12.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14.考古学家认为良渚遗址是整个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遗迹,遗址展现了长江流城以稍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下列与良渚文明的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良渚文明北京人 B.良渚文明山顶洞人 C.良渚文明半坡人 D.良渚文明河姆渡人
15.下列关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描述有错误的是( )
时间 生活区域 房屋 种植的农作物
约7000年前 黄河流域 干栏式建筑 水稻
A.时间 B.生活区域 C.房屋 D.种植的农作物
16.河姆渡人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 )
A.骨针 B.石砧 C.骨耜 D.陶埙
1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8.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入选。下列不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是(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址 B.干栏式建筑遗址
C.人工栽培水稻遗迹 D.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19.邵阳市境内已经发现了包括隆回县小坳、邵阳县唐家老屋、武冈店里上头园等2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文学作品
20.下图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了解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1.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2.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3.考古专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4000多粒距今7000-55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人工优化水稻品种的珍贵实物史料。该遗址位于
A.高邮 B.江都 C.邗江 D.仪征
24.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图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5.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草的堆积层、骨耜、猪的骨头、密集的房屋。据此可推断,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型牛耕
二、填空题
26.生活在陕西西安距今约6000年前的原始居民是_________________。
2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28.在______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29.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材料二:哈拉帕文化采用灌溉农耕的方式。这样做是农业技术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选择。他们除了种植小麦和大麦外,还有棉花、碗豆、甜瓜、芥末、芝麻、椰枣。驯养的动物有瘤牛、狗、猫、短角牛、家禽等,猪、骆驼、水牛甚至象可能也被驯养。
(1)材料一、材料二的两处文明在农业发展上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古代文明遗址出现见证了文明的起源。对待历史研究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态度?
31.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轩辕”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侧重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材料二中的原始人类主要农耕生产工具是什么?北方原始居民和南方原始居民所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这些材料证明古代中国属于什么文明?
32.看图识史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碳化稻谷颗粒、木建筑构件、陶片、古动物骨骼化石等;半坡遗址发现了种植粟的遗迹、房屋的窖穴、箭镞等。这些考古发现是原始先民定居生活的证据。
(1)看一看: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有哪些不同?
(2)想一想:除上述材料外,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
遗址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河姆渡遗址 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
——整理自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原始农业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理解。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层等,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植物种子等。
材料二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最厚处达1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其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材料三 半坡遗址的总面积有十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聚落。由于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收获是很丰富的。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发现了40多处,此外还有储藏东西的窖穴100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万件之多,烧制陶器的窑址六座,还有遗留下来的许多兽骨、果核和腐烂的粮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古发现的近10万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半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彩陶。
(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建造图A、B房屋的居民和房屋的样式的名称。
(2)生活在A、B两处人们的生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种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获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材料二: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具有的能力。比较材料一、二,石器制作技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河姆渡人用“骨耜”、半坡人用“磨制石器”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写出两个即可)
37.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文物 体会先民智慧】
(1)文物记载历史。分别指出下列ABCD四种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价值。
任务二:【建筑 解读房屋特色】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从自然环境、气候状况,分析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建造下面房
屋的原因?
任务三:【词汇 阐释原始农业】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 作物 文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大量的人类化石,10万余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迹的骨片等。石器的打片方法以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以中、小型石器居多,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砧等。在各类石器中,刮削器最多,占75%;尖状器次之,占14%;砍砸器仅占5.4%。
材料二: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鸽子堂石英Ⅱ层,第4-5层和第3层。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动物骨骼。
材料三: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早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
(1)材料一大量石器化石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的考古发现能否推断北京人饮食上能吃熟食了?从材料中找出证据
(3)根据材料三写出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
(4)结合材料一,说说材料四的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骨器、陶器、玉器,种植水稻,A项正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粗糙石器是旧石器,北京人使用石锤、石砧,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B
【解析】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图示反映的是审美观念,不仅仅是会制造陶器,排除C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生产工具骨耜、长江流域”可知,由此判断欢欢记录的“某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排除B项;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根据材料“石铲、石刀、石墨盘”可知,石铲用于翻土可以种植庄稼,石刀用于收割,石墨盘用于谷物加工,这些说明人类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捕鱼狩猎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人类国穴居生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种植水稻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水稻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A项正确;B、C和D项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排除。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原始农耕文明”可知,碳化稻谷是农作物,C项正确;A项与农耕不符,排除A项;B项与农耕不符,排除B项;D项与农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他们种植粟和水稻蔬菜,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春秋以后才有铁制农具、牛耕技术,战国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多与少,显示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随葬品 有多有少 有贵有贱,墓葬等级有大有小,这就是阶级分化,这就是阶级对立。因此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阶级分化的出现。A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夏时才产盐,河姆渡人不会煮盐,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他们住干栏式的房子,已经会挖掘水井,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远古时代的半坡居民生活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最早种植粟,已经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遗址,在北京市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在浙江省余姚市发现了河姆渡人遗址,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根据材料“许多带动历史前进的发明创造,都是首先在这里产生的……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便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引领着历史发展”可得出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是东亚经济文化中心,C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农业,表述太片面,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排除B项;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①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稻谷炭化物,是实物遗存,是第一手资料,证明了河姆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A项正确;稻谷和农业工具,只能证明是农业,不是青铜铸造、 纺织业、 冶铁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学会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尚未学会农业种植,排除A和B项;半坡人位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故关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描述有错误的是生活区域,B项生活区域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C
【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C项正确;骨针、石砧和陶埙都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B
【解析】河姆渡遗址出处的稻谷可以证明河姆渡的先民已经开始培育水稻,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B项正确;北京人还没有进行农业生产,排除A项;玉琮和玉璧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出现农业生产,排除C项;传说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最可信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址,A项符合题意;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会栽种水稻,会用象牙雕刻,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9.B
【解析】邵阳市境内已经发现了包括隆回县小坳、邵阳县唐家老屋、武冈店里上头园等2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发现属于考古发掘,由此可见研究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考古发掘,B项正确;神话传说带有迷信夸张成分,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史书记载可能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也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河姆渡人以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不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项;半坡人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根据“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分析可知,在中华大地上,诸多地方都有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间阶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发展过程,不能体现渐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连续不断,只体现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工具都与纺织技术有关,由此可以推断半坡人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B项正确;出土骨器和石器并不代表半坡人会制作玉器和主要种植粟,更不能够能说明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A
【解析】高邮龙虬庄遗址上还发现了4000多粒7000——55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这些稻米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稻过程,序列完整,颗粒完整,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人工优化水稻品种的珍贵实物史料。这一发现将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距今5500年前的水稻栽培区从长江以南划到了淮河以南。A项正确;江都、邗江、仪征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C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居住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彩陶,还会制作装饰品,并有少量乐器,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周口店遗址是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解析】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居住干栏式房屋,会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以及种植水稻。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人群生活特点,排除A项;河姆渡居民不是游牧渔猎,排除B项;铁型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6.半坡居民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陕西西安距今约6000年前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
27. 干栏式 半地穴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故答案为: 干栏式;半地穴式。
28. 河姆渡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水稻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故答案为: 河姆渡;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9.新石器时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0.(1)共同点:①种植农作物;②饲养家畜;③依托环境优势。
原因:①位于大河流域;②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①尊重事实;②实事求是;③科学求证。(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1)
共同点:根据材料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与材料二“他们除了种植小麦和大麦外,还有棉花、碗豆、甜瓜、芥末、芝麻、椰枣”可得出共同点有都种植农作物;根据材料一“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与材料二“驯养的动物有瘤牛、狗、猫、短角牛、家禽等,猪、骆驼、水牛甚至象可能也被驯养”可得出共同点有都饲养家畜;根据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与材料二“这样做是农业技术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选择”可得出共同点是依托环境优势。原因:根据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长江流域”与材料二“拉帕文化采用灌溉农耕的方式。这样做是农业技术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选择”可得出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哈拉帕文化位于印度河流域,两者都位于大河流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科学求证。
31.(1)人物:黄帝。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挖掘水井,发明弓箭,会炼铜。影响: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生产工具:耒耜。作物:南稻北粟。文明:农耕文明
【解析】
(1)
问题一:依据材料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可知,“轩辕"指黄帝。问题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弓箭,会炼铜等。问题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
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可知,材料二中的原始人类主要农耕生产工具是耒、耜。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栗。由此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种植粟,长江流域种水稻,即北方种植粟,南方种植水稻。问题二:依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这些材料证明古代中国属于农耕文明。
32.(1)河姆渡人的房屋名称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半坡人居住房屋是半地穴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是定居,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会制作陶器。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题干图片可知,由于气候环境不同,所其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人的房屋名称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半坡人居住房屋是半地穴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2)
据所学知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居住地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制作陶器,都能证明他们开始定居生活。
【点睛】
33.(1)特点:分布广;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
(2)都使用磨制石器或骨器;都有原始农业;都是定居生活。
(3)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文明的起源。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我国原始农耕遗址遍布多个省份,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从具体位置上看,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碳化粟和人工栽培水稻遗址表明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生产;从使用的生产工具上说,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从房屋建筑遗迹来说,都是定居生活。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34.(1)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火。
(2)会种植水稻,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3)人面鱼纹彩陶盆。
(4)遗址和文物。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的近10万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说明了北京人会使用火。
(2)
根据材料二,由“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可知会种植水稻;由“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可知有丰富的粮食储存。因此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会种植水稻;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可知半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彩陶,如人面鱼纹彩陶盆。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遗址和文物。
【点睛】
35.(1)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 B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
(2)相同之处:都会建造房屋,种植农作物,制作陶器等;不同之处: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3)自然环境的差异
【解析】
(1)
根据建造图A、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因此A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B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A、B两处分别是半坡人、河姆渡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会建造房屋,种植农作物,制作陶器等;不同之处,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因此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点睛】
36.(1)会制造打制石器;由打制到磨制。
(2)水稻、粟。
(3)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种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根据材料二“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会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比较材料一、二,石器制作技术发生变化是从打制到磨制。
(2)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3)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从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方面选取两个进行回答。
37.(1)A:骨笛说明8000多年前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B:猪纹陶钵说明了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技艺。C: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且为最具特色的彩陶。D: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骨耜,会用这种劳动工具挖土。
(2)图五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图六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这里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冬暖夏凉。
(3)题目:工具 作物 文明
论述: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这些农作物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解析】
(1)
A: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可得出,骨笛说明8000多年前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B:猪纹陶钵说明了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技艺。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根据图C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且为最具特色的彩陶。D:根据图片的内容可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骨耜,会用这种劳动工具挖土。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因此采用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因此采用半地穴式房屋。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3)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题目为工具 作物 文明。论述时主要结合工具的产生与进步对农牧物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对文明产生与发展和影响进行概括。具体可概括得出,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这些农作物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点睛】
38.(1)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了。
(2)能,从遗址中烧过的朴树籽、烧过的鹿角和动物骨骼,可以推断出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烤熟食物后再吃。
(3)水稻
(4)证明我国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已经开始农耕生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材料一“石器的打片方法以击法为主”反映了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
(2)材料二“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动物骨骼”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饮食上能吃熟食。从遗址中烧过的朴树籽、烧过的鹿角和动物骨骼,可以推断出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烤熟食物后再吃。
(3)材料三“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长江中下游地区”可知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图一和图二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证明我国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