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B.日本可在各通商口岸开设设厂
C.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D.开埠通商
2.如图所示,图中现象的出现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直接相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鸦片战争 B.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5.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6.……日本出兵占领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年”是( )
A.1894年 B.1895年 C.1931年 D.1937年
7.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他旨在提醒国人警惕( )
A.列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8.《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
B.日本制图技术高超
C.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D.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年—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战争。”对“灾难”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10.“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此揭示了洋务运动( )
A.没有使中国走上“求富”的道路 B.挽救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没有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12.比较法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通商口岸 ④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海海战
C.《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4.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 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 D.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
15.这场战争打了八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大部分。……可悲的是,尽管中华民族有着众多英勇无畏的好男儿,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是导致了这场正义战争的惨重失败。“这场战争”是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诱因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6.《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严重的条款是( )
A.支付巨额赔款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让领土
17.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各项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8.《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19.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20.《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进行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1.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2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B.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二、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商港。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三:概而言之,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固然是为了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但对闭关锁国的大清国而言,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它至少为大清国提供几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必然带来中英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从而带来海关税收的增加。
(1)写出材料一图1、图3中通商口岸的设立分别与哪个条约的签订有关?图2中通商口岸是受哪次战争的影响设立的?从图1到图3,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分析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评价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成为时人对洋务时期西书翻译事业的扬弃。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莱上《请推广学校折》,批评洋务运动时期于艺术而略于政事,主张以后译书应“广集西书之言政治者,论时局者,言学校农商工矿者,及新法新学近年所增者”。
材料二 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主张译书方针由译西书转为译日本书,其理由有二:一、日本已尽翻西书,本国著书也非常丰富;二、日文与汉文同源,译日书事半功倍。上述主张在思想界、知识界产生深远影响,朝野中主张变法的条陈日益密集,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御史李盛锋等人也提出相似论调。1898年,康有为上《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再提“译日本之书”并以政治书为先。
——以上材料摘自裴艳《清末日式法学教科书译刊热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译书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中日甲午战争后译书变化的原因。
26.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观察下面两幅图片,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图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吞噬的目标。俄、英、法、日、德、美等国家纷纷通过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等方式,划分“势力范围”,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了”,它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___信息点二:______信息点三:______
(2)依据图一结合所学写出《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哪一战争有关?
(3)根据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故题文的“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反映的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条款“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危害,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B项正确;ACD项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不属于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题干信息,1895-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增多,与签订《马关条约》有直接关系,C项正确;1842签订《南京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B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1896年春、四万万人齐下泪”并结合材料可知,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迎战敌舰,最后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D项正确;邓世昌没有参加鸦片战争,排除A项;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是左宝贵,排除B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定《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割了什么地方给日本,不是割地给俄国、资本输出、驻兵要地,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解析】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A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排除B项;1931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时间,排除C项;1937年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D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绘制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D项正确;日本没有占领中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制图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1894年—1895年的中日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排除A项;甲午战争之后满清政府主权并没有完全丧失,排除C项;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解析】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等给日本。依据材料“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C项正确;《虎门条约》与台湾没有关系,排除A项;《北京条约》与台湾无关,排除B项;《辛丑条约》没有割让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的愿望。1895年,清王朝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梦想”破产,排除AB,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等,因此《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都涉及割地,①正确;《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赔款2亿两白银,因此两个条约都涉及赔款,②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因此两个条约都涉及开通商口岸,③正确;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只是《马关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据所学知识,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黄海海战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名民众手持武器包围英军,抗击英军侵略,排除A项;198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激起民众反割台斗争,排除C项;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结合材料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可得出分别是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二者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D项正确;二者并没有占领首都,排除A项;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C项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野心。C项正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解析】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其中的条款“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外国资本输入中国,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严重。C项正确;支付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商品输入中国,排除B项;割让领土不是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严重的条款,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据所学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他列强也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拥有相同的权利,这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C项正确;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丧失了领土,排除A项;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增辟通商口岸便于列强商品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解析】材料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B项正确;A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C项;图片中不仅只有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剥削中国人民,D项正确;割地条款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排除A项;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增开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主要在沿海地区,之后签订的相关条约把通商口岸扩大到了内地,B项正确,排除A项;同时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太绝对,不符合材料及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C项正确;ABD项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天津;主要位于沿海、沿河地区;都是被迫开放的。
【解析】依据材料二“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商港。”可知,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是天津;依据材料二“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通商口岸主要位于沿海、沿河地区,都是被迫开放的。
24.(1)图1:《南京条约》;图3《马关条约》;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出由东南沿海到逐渐深入中国内地。
(2)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3)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图1体现的是《南京条约》,广州等通商口岸;图3体现的是《马关条约》,开放苏州等通商口岸;图2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呈现的发展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到逐渐深入中国内地。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这体现的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固然是为了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但对闭关锁国的大清国而言、至少为大清国提供几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可知,这体现出,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5.(1)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
(2)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兴起。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成为时人对洋务时期西书翻译事业的扬弃”;材料二“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成为时人对洋务时期西书翻译事业的扬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译书内容的变化是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中日甲午战争后译书变化的原因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兴起。
26.(1)可从条约名称、签订双方、签订时间、签约地点、条约内容、条约影响、侵华(瓜分)国家、瓜分方式、瓜分影响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或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
(1)
根据材料“图乙《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图二《时局图》”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条约名称、签订双方、签订时间、签约地点、条约内容、条约影响、侵华(瓜分)国家、瓜分方式、瓜分影响等方面回答。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3)
根据材料“图乙《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图二《时局图》”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