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材料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中国才有了同治初年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方案。“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3.洋务官员薛福成指出:古代“圣人之制,四民并重”,但宋明以来,“专尚时文帖括之学”,“轻农工商而专重士”,工商皆被斥为粗贱之流。他的这番言论旨在( )
A.强调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B.批判宋明理学的重士思想
C.宣扬中体西用的经济政策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下图中①处应填( )
A.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个新式国家”。上述材料说明这场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技术 B.维护封建统治 C.抵御外来侵略 D.镇压国内动荡
6.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下列属于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7.下表中的史实与推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鸦片战争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天京事变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A B.B C.C D.D
8.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人才 B.主要引进西方设备
C.资金匮乏 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9.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民主、科学 B.三民主义 C.自强、求富 D.变法维新
1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轮船招商局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1.如下图,早在鸦片战争前清军就已大量装备抬枪。洋务运动后还在大量生产抬枪,英国议员贝思福对金陵机器制造局考察后表示:“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都用来生产一些无用的军械。”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领先世界 B.取得成效 C.创新能力 D.因循守旧
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13.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14.下边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陈化成力战英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扶清灭洋 D.聂士成天津殉国
15.李鸿章强调:西方科技都是从中国学的。恭亲王奕 认为,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这些主张
A.揭示了创办洋务企业的宗旨 B.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学习内容
C.说明了平等外交观念的形成 D.有利于减少引进西学的阻力
16.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17.在黄石铁山有两座大门楼——“宣怀门”和“孝达门”,是为了纪念开办大冶铁矿有功的两位清朝官员。其中,“孝达门”纪念的是:
A.盛宣怀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李鸿章
18.“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9.新式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以中国的生产来负担新式国防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开煤矿金矿以增加收入。材料表明民用工业( )
A.践行“实业救国”思想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C.阻碍了新式国防的发展 D.为新式国防提供经济基础
20.“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就遭到了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他们的建设事业”包括( )
A.坚决查禁鸦片 B.创办军事工业 C.矢志投身变法 D.坚持实业救国
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的“西化”( )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
C.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22.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
B.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3.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兴办军事工业抵御外辱 B.振兴实业壮大资产阶级
C.创建民用企业以图求富 D.设立新式学堂为国取才
2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些现象表明
A.洋务运动完全按照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B.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C.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诉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曰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溁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其原因是什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大事记(部分)
第一家大型综合军事企业盘江南制造总局
第一个译书机构
选派留学生赴美留学
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第一次设立电报局
第一条 自主修建的铁路;唐胥铁路
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第一支近代远洋海军:北洋海军
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材料二 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这是评论李鸿章与近代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如果越出了这个基点,就同当时的历史不相符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与问题,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宗棠根据《详议创设船政章程》中“办厂兴学”指导思想,创办了船厂及其附设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其中后学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见下表。
学堂 专业 培养目标 学制 理论课 实践课
驾驶学堂 航海驾驶 近海及远洋 航行人员 5年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天文、地理、航海数学、地文航海 堂课3年,舰课2年
轮管学堂 航海轮管 舰船轮机管理专业人才 5年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力学、机械制图、机器结构、机器和仪表操纵 堂课厂课交替进行,定期航海实践
——摘编自邢海燕《福州船政学堂——中国近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发端》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洋务派于 1872年-1896年间,先后选派“资禀颖悟”的幼童达209人到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其中,洋务派要求留欧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的学生,回国后“能放手制造新式船机及全船应需之物”,“能管驾铁甲兵船回华”等。从1875年到1908年止,由归国留学生独立设计和制造的大小兵船、商船“已达四十号”,其质量连英国都“盛称美备”。
——摘编自候耀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1)结合材料一,写出福州船政学堂的上级主管军工企业名称,并概括该学堂在培养目
标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的基本概况。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倡导和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得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称为“洋务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
根据“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方案。”可得出这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代表人物有,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A项正确;BCD项分别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解析】
材料“四民并重”“专尚时文帖括之学”体现了洋务官员薛福成不赞成对商业的抑制,提倡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A项正确;薛福成批判宋明是为其发展工商业的观点服务的,B项并非目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发展工商业,和“中体西用”无关,而且“中体西用”也并非经济政策,排除C项;当时中国已经产生了民族工业而非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析】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地主阶级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洋务运动,其中内忧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是西方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虎门销烟与洋务运动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洋务运动破产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
根据材料“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但该运动的实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B项正确;ACD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B项。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A项正确;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根据所学,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都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没有触及封建制度,这导致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B项;维新变法主张变法维新,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
依据图片并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项正确;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不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依据题干“在鸦片战争前清军就已大量装备抬枪。洋务运动后还在大量生产抬枪”“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都用来生产一些无用的军械。”可见反映了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但是仍然生产过时的军械,由此得出这实际上说明洋务运动因循守旧,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不是反映洋务运动领先世界获取得成效或具备创新能力,而是反映洋务运动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A
【解析】
依据题干“自强运动的领导者”、“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由材料中的“国防近代化”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再进一步”的举动就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福州船政局属于自强的表现;A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都是民用工业,属于求富的表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
根据题干“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可知,这是求富思想的指导,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湖北织布局”就是其中之一,故“湖北织布局”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D项正确;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都是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 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时期,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排除A项;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壮烈殉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李鸿章强调:西方科技都是从中国学的。恭亲王奕 认为,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可知,材料强调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西方要好,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引进西学的阻力,也有利于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创办洋务企业的宗旨是“自强“求富”,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平等外交观念的形成,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D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 曾国藩、 李鸿章进行洋务运动,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7.B
【解析】
根据所学,张之洞,字孝达,又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汉阳铁厂,B项正确;“宣怀门”与盛宣怀有关,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8.B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这是在强调必须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B项正确;仅知道了失败的理由还不能挽救危机,排除A项;材料是在强调知道失败的理由而且必须进行改革,不是说学会战争、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排除CD二项。故选B项。
19.D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建立新式国防,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原料的需求,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了民用工业,D项正确;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并践行了“实业救国”思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民用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排除B项;兴办民用工业有利于新式国防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认为清朝封建制度不需改变,只有器物落后西方,于是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后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但是他们的近代化的探索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最后以惨败告终,B项正确;林则徐坚决查禁鸦片,并未建设新的事业,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维新变法,是学习他国先进制度来改变清政府制度,排除C项;张謇等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来救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解析】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西化”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变革政治制度,也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排除BC项。故选D项。
22.B
【解析】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制度,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特殊历史阶段,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开展的,是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ACD项是对洋务运动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3.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认为通过兴办“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等民用工业,来拓展政府税收来源,巩固统治,C项正确;李鸿章主张的是兴办民用企业,而非兴办军事企业和设立学堂,排除AD项;李鸿章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而非壮大资产阶级,排除B项。故选C项。
24.C
【解析】
根据“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可得出这些现象表明洋务运动使外国企业损失惨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辛亥革命、戊戌变法都在材料中的时间之后,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5.(1)洋务派;自强求富。
(2)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主张自强求富的目标未能实现。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一场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
根据材料“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从此中国兵商轮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学习西方制度,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主张自强求富的目标未能实现。
26.(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2)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酌情给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1)
哪些方面:根据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等属于近代军事工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属于近代民用工业;“北洋海军”等属于创建新式海军;“天津武备学堂”等属于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赴美留学”属于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2)
局限性:根据材料“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
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7.(1)福州船政局,海军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然科学占很大比重。
(2)主要向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归国留学生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小兵船。
(3)是近代教育的开端;引进了西方科技,推进了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福州船政学堂的上级主管军工企业是福州船政局,该学堂在培养目标是海军人才,课程设置上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然科学占很大比重。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幼童达209人到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其中,洋务派要求留欧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的学生,回国后能放手制造新式船机及全船应需之物,能管驾铁甲兵船回华等。从1875年到1908年止,由归国留学生独立设计和制造的大小兵船、商船已达四十号”可知,这体现的基本情况是,主要向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归国留学生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小兵船。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是近代教育的开端;引进了西方科技,推进了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