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即可;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志者处死。这些规定反映出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C.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是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典
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领略万里长城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楔形文字,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黄河南岸观光,了解象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3.关于下图中的珍贵文物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古代印度留给世界的重要文明遗产
B.目前世界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法典维护了封建制的社会秩序和王权
D.法典条款使用古老的象形文字来雕刻
4.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 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6.大河流域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其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阿拉伯数字
7.如下所示知识结构图,①处的内容应为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天方夜谭》
8.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9.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民法典》
10.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颁布于( )
A. B.
C. D.
11.境内文化传统、法律秩序的混乱、不统一和等级分化、私有财产分化的日趋严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安全感,这时的人们心中充满戒备。针对这一情况,巴比伦王国( )
A.制定了种姓制度 B.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C.建立了元首制 D.推行了万民法
12.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丰富 B.古巴比伦是一个奴隶制君主专制国家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3.下表所示内容表明( )
文明区域 历法
中国 阴阳历
古埃及 太阳历
两河流域 太阴历
A.历法指导原始农业生产 B.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
C.古代先民注重文化交流 D.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4.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解读《汉谟拉比法典》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人类的法制传统 B.王权的不断衰落 C.原始社会的文明 D.罗马帝国的强盛
15.2003年,美国越过联合国,悍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导致伊拉克局势紧张动荡,大量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这些文物古迹最早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巴比伦王国
1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
C.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7.古代埃及的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这表明,这些最高统治者都( )
A.是宗教的主要创立者 B.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D.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8.法典记载:“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材料内容反映( )
A.买卖奴隶现象 B.保护私有财产 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等级森严
19.9世纪前后,西亚地区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那里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麦和小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定居的农业村落遗迹。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在此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20.有学者说,克里特文明有华丽而纤细的女性美;两河流域文明极具睿智而充满男性的雄浑,活力四射但不稳定;埃及文明稳定而充满对生死的安然态度。他意在说明古代文明
A.存在优劣之别 B.地域差异明显 C.没有任何交流 D.具有内敛特征
21.《汉谟拉比法典》 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丢东西,却说:“我丢了东西 ”,并控告他的邻居,那么他的邻居在神的面前证实自己并未偷东西后,他应加倍交给他的邻居所起诉的一切。这表明法典以立法的形式维护个人的
A.名誉权 B.选举权 C.生命权 D.荣誉权
22.《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到:法律在这里让人幸福。就该法典创立的目的来看,这里的“人”指的是( )
A.奴隶主 B.汉谟拉比 C.古巴比伦王国国民 D.两河流域居民
二、综合题
23.读材料,想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问题:
(1)奴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2)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图1)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部(图2)法典具体条文。
材料二 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
材料三 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材料四 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占有总人口1/6的人享有了民主权利,才使雅典国家与古代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严格区别开来……它已在思想和传统上为后来所有类型的西方民主和法治奠定了基石。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法老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古时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
(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请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杀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3)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这部法律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题干“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A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B项;题干没体现等级制度,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亚非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故“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楔形文字,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符合史实,B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印度,金字塔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建筑,万里长城是中国的文明成果,“沿尼罗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领略万里长城的壮美”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古印度处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故“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象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汉谟拉比石柱上刻写着《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文明,“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两河流域,产生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体现了人类法制的久远,B项正确;古代印度留给世界的重要文明遗产是佛教, 该法典 是奴隶制法典,法典条款使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来雕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B
【解析】依据题干的“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刻写而成。B项正确;阿拉伯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拉丁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解析】根据“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所颁布,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B项正确;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属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包括《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所以①处应该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B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取得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解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A项正确;表格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诞生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创立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它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A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诞生于公元六世纪,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错误;《民法典》是拿破仑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D项错误。故选C项。
10.D
【解析】“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印度河、恒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都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B项正确;制定了种姓制度的是印度,排除A项;建立了元首制和推行了万民法的都是古罗马,排除C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材料中说明该法典的产生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说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丰富,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古代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并不是说明古巴比伦是一个奴隶制君主专制国家,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法典对于众多事情的规定,并不能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不同文明区域发明了不同历法,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历法与农业的关系,排除A项;古代先民注重文化交流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王权不断衰落”,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当时属于奴隶社会,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解析】据所学知,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历史上在这一地区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诞生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它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历史留下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D项正确;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排除A项;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B项;古代希腊发源于爱琴海,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解析】材料反映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和妻儿,可见古巴比伦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B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反映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汉谟拉比法典》从本质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古代埃及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体现出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最高统治者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项正确;法老和汉谟拉比都不是宗教的创立者,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两位国王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18.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材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护私有财产。B项符合题意;买卖奴隶现象、商品经济活跃,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社会等级森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解析】根据材料“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在此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可得出是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B项正确;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罗马文明与题干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克里特文明有华丽而纤细的女性美;两河流域文明极具睿智而充满男性的雄浑,活力四射但不稳定;埃及文明稳定而充满对生死的安然态度”可知,不同区域的文明表现各有不同,且差异明显,B项正确;题干信息并未将各地区文明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它们之间存在优劣,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文明交流,排除C项;题干所述文明既有内敛的特性又有活力奔放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那么他的邻居在神的面前证实自己并未偷东西后,他应加倍交给他的邻居所起诉的一切”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以立法的形式维护个人的名誉权,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选举权、生命权无关,排除B、C项;荣誉权是指获得荣誉称号、证书、勋章、奖章、奖状等,而名誉权是公众对他人的社会评价,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所以这部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A项正确;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在法律面前享受幸福的是奴隶主,不包括努力,排除C项;两河流域居民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3.(1)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任何自由。
(2)奴隶主阶级。
【解析】
(1)
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可知,奴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任何自由。
(2)
根据材料“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4.(1)《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或:维护奴隶主利益)。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3)法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
(4)王权(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5)东方盛行专制制度(或:不平等、等级制度),而西方流行民主制度(或:具有相对的平等性)。
【解析】(1)材料一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据材料三“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法老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法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
(4)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是:王权(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古时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是:东方盛行专制制度(或:不平等、等级制度),而西方流行民主制度(或:具有相对的平等性)。
25.(1)汉谟拉比。
史实:①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②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③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3)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最欠缺当今法律所具有的平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合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他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依据材料二“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杀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3)根据材料三“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的是当今法律所具有的平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杀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科学的解答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