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三中2022年暑假托管综合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计7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下列古迹属于古埃及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摩亨左.达罗遗址 D.长城
2.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3.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古文明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古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5.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6.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7.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出土的甲骨文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8.下图显示的是哪一宗教的传播路线(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9.下面关于人类早期的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出现要早
②这些早期文字所代表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③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延续至今
④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11.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2.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13.西方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英国近代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这里对希腊的赞美是基于它
A.是古代大河文明典范 B.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D.建立了地垮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14.下面是一次初三历史知识竞赛题中对某个国家的描述。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 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③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帝国
15.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C.盲诗人格列高利编著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
D.公元前4世纪,伯里克利建立了横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16.古罗马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有关古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了帕特农神庙 B.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D.伯里克利推行民主政治
17.如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18.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19.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迁到东方,吸收当地的文化与风俗。希腊文化传入印度与佛教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雕塑、绘画艺术。可见,亚历山大帝国( )
A.强化了等级制度 B.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推动了海外贸易 D.统一了东西方的语言文字
20.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期。这个“黄金时期”是( )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2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荷马史诗》 帕特农神庙遗址 《掷铁饼者》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2.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法兰克王国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B.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C.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23.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平民
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西欧人的精神生活
C.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
D.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种姓制度
24..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25.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26.西方大学的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拥有自治地位 B.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C.享有司法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27.“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8.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法兰克王国
29.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 世纪至 10 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各项中,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
30.“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 )
A.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制度
C.罗马共和制 D.西汉分封制
31.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城市需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32.下面是《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图,其中①应该是( )
A.《和平法令》 B.《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十二铜表法》
33.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属于其改革内容是
A.统一日本文字 B.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以“田部”“海部”等组织生产 D.部民的地位近似奴隶
34.大化改新后百余年,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局势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A.国家 B.天皇 C.主公 D.大王
35.大化改新(Taika Era Reforms)又作大化革新,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这场变革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B.统一赋税
C.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
D.国家每隔六年向公民授田一次
36.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实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如果采用世纪纪年法来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应是( )
A.6世纪40年代 B.6世纪50年代
C.7世纪40年代 D.7世纪50年代
37.一位阿拉伯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你抛弃自己的故乡……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诗人认为,阿拉伯人对外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掠夺财富 B.传播宗教 C.扬威异域 D.扩张领土
38.九年级(1)班的小明同学设计了一张学习卡片,他正在学习的是哪个国家的历史( )
1.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
2.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
3.830年,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4.将中国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A.阿拉伯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二、非选择题
39.材料一、 从罗马艺术发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 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三、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2)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
40.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奴隶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为法典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称《法典》或《国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摘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所提及的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法典?(2分)
(2)材料二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2分)该法律的地位如何?(2分)
(3)材料三中的横线部分是什么法典?(2分)该法典和后来编纂的另外三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2分)它有何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
上杭三中2022年暑假托管综合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A A DB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D B B B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A D D B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B C C C A A
二、非选择题
39【答案】(1)材料一中“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其他观点是正确的。证实: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2)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任答2点4分)
40【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
(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4)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