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21: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远古的传说;阪泉之战与炎黄联盟;黄帝、炎帝的发明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结合考古发现,认识到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从神话或传说中获取有效信息也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禅让”的含义,掌握尧、舜、禹的禅让制,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涿鹿之战;禅让制
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禅让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本课将结合考古发现,揭示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1、中国神话传说时期:
材料:按史家说法,中国古代分为:近古、中古、上古、太古以及远古。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属远古了。远古应属于完全神话传说时代。
材料:盘古氏而下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一时期的历史,没有文字,只有传说。《鉴略妥要》说:“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既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受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了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千字文》所说的“火帝”时代了。
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部落联盟时期:
材料: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有自己的地城、名称、语言、习俗和宗教,有管理内部公共事务的机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特别是由于军事活动的频繁,便出现了部落的联合组织——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通常有若干近亲或相邻的部落结成。为了共同的军事行动的需要,便结成临时的或水久性的联盟。部落联盟有自己的方言和地域,因而和民族员相近,但还不是民族。部落联盟组织加强了各部落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以地城为基础的新的人们的共同体——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
距今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形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
材料:据远古传说,黄帝在战争中发明了一种车战法。打仗时,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战士围成一圈,指挥员立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保护指挥员。古人把有布幕的战车叫作“轩”,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称为“辕”。因此,发明这种车战法的黄帝,就被称为“轩辕”。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炎黄联盟。
4、涿鹿之战:
材料: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外,遂禽杀蚩尤。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造成对黄炎联盟威胁。黄帝部落与蚩尤战于涿鹿
。最终蚩尤被打败。
5、华夏族形成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族的形成并非一族所成,是由多民族人民在劳动、生活,甚至战争中相互交融交流逐渐形成的,他们都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 炎帝的发明:
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半坡陶器 半坡陶埙
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说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发明:
姓公孙,名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并擅长纺织。
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
问题思考: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 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 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
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三、尧舜禹的禅让
1、背景:
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
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2、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得各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后,便推出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尧的事迹: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的事迹: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 gǔ sǒ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 yín ),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 tè ),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
大禹治水:
禹的父亲鯀,主持治理黄河,9年都没有成功,被处死。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被尊称为“大禹”。
问题思考: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历史渊源,从尧舜禹身上我们学习到我们先人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课堂练习:
1、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孙中山纪念的人物是( A )
A.黄帝  B.炎帝 C.尧   D.大禹
2、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B )
A.牧野   B.涿鹿 C.马陵   D.巨鹿
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B. 我们可以完全信赖远古传说
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4、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他们的事迹可以概括出禅让制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D )
A.只看才能 B. 只看贡献 C.血缘亲近 D. 选贤任能
(五)、板书设计: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中国神话传说时期:
2、部落联盟时期
2、炎黄联盟
3、涿鹿之战
4、华夏族的形成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 炎帝的发明
2、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
1、背景
2、禅让制
3、大禹治水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