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初中八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江油市初中八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2 09: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八校联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1.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它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大运河的中心是(  )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2.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诗中“平陈业”描述的是隋朝(  )
A.建立 B.统一 C.强盛 D.灭亡
3.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记载如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这则史料说明武则天(  )
A.整顿吏治 B.虚心纳谏 C.重视科举 D.善于用人
4.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这些史事共同说明(  )
A.农业的持续发展 B.唐朝兴盛的原因
C.唐朝兴衰的过程 D.藩镇割据的结果
5.史家范祖说,他“讲道义,好贤才,从谏如流……由此促成贞观之治。”在此他称颂的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材料所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金城公主 D.李清照
7.“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择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8.唐代诗人中,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两位高僧“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辟了丝绸之路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0.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宋太祖由陈桥兵变,遂登帝位。……盖以为世所稀有之异事也。不知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为故事,至宋祖已第四帝矣。”下列对“五代十国”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文官
B.五代指的是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五个政权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统一全国的政权
12.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唐朝由盛转衰 B.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C.唐朝从此灭亡 D.唐朝的中央权力加强
13.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统一的因素包括(  )
A.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B.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C.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D.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14.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守内虚外
15.辽宋夏金时期,契丹族创制了契丹文字,党项族创制了西夏文字,女真族创制了女真文字,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  )
A.排斥汉族的先进文化 B.摒弃本民族优秀传统
C.注重本民族文化建设 D.着重开展向西方学习
16.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任用姚崇、宋璟,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B.岳飞——率领“岳家军”收复许多失地,在郾城大败辽军主力 C.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李自成——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元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7.据《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十一锭二十五两,别无差科”。由此可知(  )
A.中央政府首次在西域建立行政机构
B.巡检司主要职能是税收
C.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D.巡检司相对行省较独立
18.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南方沿海城市的海外贸易繁荣,为此,宋朝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巡检司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9.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中不断涌现出杰出的英雄人物,其中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20.元朝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元朝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耀武扬威 C.因循守旧 D.竭泽而渔
21.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后来,工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如果想查到木活字印刷有关资料,可以在以下哪个著作(  )
A.沈括的《梦溪笔淡》 B.王祯的《农书》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2.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  )
A.开创科举制度 B.推行重文轻武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23.据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局势特点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A.外重内轻 B.王室衰微 C.政权更迭 D.南北对峙
24.如表是清朝前期人口、耕地和人均耕地统计表,为解决其反映的突出问题,促使清朝(  )
年份 人口(百万) 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1661年 76.55 485.22 6.34
1685年 81.37 560.19 6.88
1706年 81.65 551.95 6.76
1722年 103.05 784.37 7.6
1734年 109.42 820.3 7.50
1753年 183.68 677.58 3.69
A.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鼓励垦荒改良新品种推动粮食产量提高
C.积极打压工商业使其无生存之地
D.纵容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兼并土地
25.清朝康乾时期,国库充盈,国力强盛。但乾隆后期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再加上长期实行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  )
A.穷极思变 B.穷途末路 C.危机四伏 D.政权更替
二.材料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 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三:“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 华民族精神研究》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一条唐朝出现这个盛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3)综合上述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27.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自张芳《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1)唐朝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分析,它具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影响。
材料三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据《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你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8.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四: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根据材料四,简析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29.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对外交流到军事防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明史 郑和传》
材料二“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徽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材料三 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概括出当时这事件出现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清朝对外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C; 6.A; 7.D; 8.C; 9.C; 10.B; 11.C; 12.A; 13.B; 14.A; 15.C; 16.C; 17.C; 18.B; 19.D; 20.A; 21.B; 22.C; 23.C; 24.B; 25.C;
二.材料题
26.(1)开元盛世;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2 )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 3 )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等。
27.(1)筒车;使田地得到及时灌溉,促进了农业发展。
(2)店铺多,营业时间长,运用广告宣传产品;丰富方便了人们生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3 )北方过度开发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南方适度开发,自然条件优越,诸业并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经
济发展。
(4)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等。
28.(1)因素: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和航海技术的改进。
(2)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公平交易、和平交往。 (”公平交易” ”和平交往”至少要答出一点。)
(3 )变化: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
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 4 )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29.(1)郑和下西洋;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 2 )祖国边疆安宁;抗击倭寇。
(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
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4)政府要加强对边疆的管辖;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 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