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能根据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和长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精讲
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cm,乙:18.50cm,丙: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
4、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6、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7、骑自行车的人从A地向B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处后,以20km/h的速度驶完全程,所用时间比以15km/h的速度驶完全程的时间少10min,求:A、B两地的距离。
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仿真训练
1、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描述了运动的相对性。诗句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以 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 为参照物。
2、某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前一段时间速度为6.5m/s,后一段时间速度为8 m/s,全程用了13.3 s,那么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3、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32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___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4、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三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0dm、14.46dm、14.51dm,他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根据测量数值,木板的长度等于______dm,合_________m.。
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m.
6、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到云层向下移动,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以云层为参照物,飞机正在____________。
7、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那么它在这15s内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8、李强每天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1.2km/s B、1.2m/s C、12m/s D、1.2cm/s
9、刘磊同学四次测得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5.2mm、45.3mm、45.1mm、45.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
A、45.2mm B、45.22mm C、45.225mm D、45.3mm
10、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当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定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车 站 D、地面
11、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12、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 )
A、25.32m B、25.326m C、25.3260m D、253.26m
13、测量时关于尺的用法和眼在A处的观察方法,属于正确的是( )
14、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仓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船仓 D.正在天上飞的鸟
15、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
16、有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m/s和3m/s的速度一前一后地同向而行。问:用下列的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最小?(注意:不能选甲本身作为参照物)( )
A.行人 B.地球 C.乙物体 D.路边的树
17、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 B.7m/s C.3.5m/s D.2.5m/s
18、一个人从甲地开始出发,10min后到达距甲地800m的乙地,休息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10min才到达距乙地700m的丙地,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
A.80m/mi n B.70m/min C.60m/min D.50m/min
1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20、一支队伍长50m,以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00m长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C是A、B两站的中点,汽车在AC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20km/h,在C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30km/h,求汽车在A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2、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最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24、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1、木块长为:=2.47cm. 2、只有乙是正确的3、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4、解: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t=t1+t0+t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5、解:∵S=Vt ∴
1、人(船),山(岸)2、7.53、.1.054,1mm,0.1mm4、cm,14.49,1.4495、mm,0.0320
6、飞机 向上运动7、变速直线 2m/s
BAAB
BDCA
CACB
20、S=100m+50m=150m
21、
(SAC=SCB=)22、(1)5m/s (2)12.5m/s (3)9.38m/s
23、有两座相距S=1000m的大山,有人在两座大山之间大喊一声,先后听到由两山传来的两个回声,时间相隔4s,设声速V=340m/s。求这个人到两山的距离为多少?
设人距一山为S1,则另一山为S-S,求得此人相距两山的距离为160m和840m。
24、(1)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
(4)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