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落叶腐败 B.蜡烛燃烧
C.钢铁生锈 D.粮食酿醋
2.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3 C.CO D.CO2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饼干敞口放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5.《2021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显示,中国66%的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B.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C.增加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D.禁止焚烧秸秆,加强综合利用
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牛奶 B.食醋
C.75%的酒精 D.蒸馏水
7.下列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集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8.2022年3月2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最后一台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校准试验取得成功。发动机里液氧的作用是( )
A.作燃料 B.促进燃料迅速燃烧
C.供给呼吸 D.使燃料缓慢氧化
9.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水 一氧化碳+氢气
B.二氧化碳+氢氧化钠―→ 碳酸钠+水
C.氨气+二氧化碳+水―→ 碳酸氢铵
D.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10.“天宫课堂”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中含有约21%氧气、78%氮气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和78%指的是气体的质量分数
B.用红磷燃烧实验可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红磷在“人造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若“人造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将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11.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越来越多
C.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耗去大量氧气
D.有证据表明,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1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甲、乙、丙三个瓶中,依次观察到木条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甲、乙、丙三个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1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铁丝绕成螺旋状)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C.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燃烧匙伸入瓶中过慢)
14.使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氮气
C.白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30 mL刻度线处
15.取等质量的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同时分别用相同的热源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不加二氧化锰,氯酸钾也能快速分解
C.制得氧气更多的是氯酸钾
D.反应持续时间更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为了更好的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某小组开展了以下趣味活动。
(1)小东展示了有关氧气的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语中反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____。
(2)小晴整理了与自然界氧循环有关的过程。下列过程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食物腐败 b.煤炭燃烧 c.植物光合作用 d.动物呼吸作用
(3)小粤设计了如图的迷宫游戏,“氧气同学”要穿过迷宫,从入口顺利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略)。
①请用实线画出“氧气同学”在迷宫中行走的路线。
②“氧气同学”在穿过迷宫的过程中,与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发生反应时提供氧,具有________性。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探究空气的组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1)1772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提出空气由两种物质组成,并将不助燃的空气称为“浊空气”,助燃的空气称为“火空气”,其中“浊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75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_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粉末,该粉末是__________。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制备氮气时发现了稀有气体。下列稀有气体的用途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
A.液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氖用作霓虹灯填充气
C.氩用作焊接保护气 D.氙用作高能燃料
1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装置如下:
(1)从操作角度: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现象角度: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在空气中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反应角度:乙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从装置角度:甲、乙的集气瓶内都放有少量水,甲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集气瓶内的水可以用细沙代替。
19.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添加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甲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先进的催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化工技术开发和进步的动力,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仅向B试管中加入0.2 g淀粉,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B中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质量为______g 反应前后淀粉的质量和____________均没有改变,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5%的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1 20 mL 淀粉0.5 g a
2 20 mL ________ b
【实验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相关数据见表:
表中划线处应填_______________,表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则可得出____________的催化效果较好。
21.图1中A~H是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B是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气体,F是温室气体,G是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反应Ⅲ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在B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
(4)工业上制取B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①工业上制取B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制取B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C D A B D B C D A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7分)(1)无色、气体(1分) 供给呼吸(1分)
(2)abd(2分) (3)①如图(2分) ②氧化(1分)
17.(8分)(1)氮气(1分) 化学性质不活泼(1分)
(2)拉瓦锡(1分) 氧化汞(1分) (3)ABC(2分) AB(2分)
18.(10分)(1)避免火柴燃烧消耗瓶中过多氧气(2分)
(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2分)
氧气的浓度不同(1分)
(3)S+O2 SO2(2分) 化合反应(1分)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1分) 甲(1分)
19.(10分)(1)铁架台(1分)
(2)A(1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分)
试管中导管口没有放棉花(1分)
(3)过氧化氢溶液(1分) 伸入液面以下(1分)
(4)E(1分) a(1分)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管口处(1分)
20.(10分)(1)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分)
(2)氧气(1分) 0.2(1分) 化学性质(1分) H2O2 H2O+O2(2分)
【实验拓展】二氧化锰0.5 g(1分)
生成25 mL气体需要的时间(2分) 二氧化锰(1分)
21.(10分)(1)高锰酸钾(1分) 氯化钾(1分)
(2)KClO3 KCl+O2(2分) (3)白光(1分) 澄清石灰水(1分)
(4)①物理(1分) 没有新物质生成(2分)
②能否大量生产(或对环境的影响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