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 mg、镁65 mg、锌1.5 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2.科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与体内缺少铬元素有关。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铬原子的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
A.52、24 B.24、24 C.28、52 D.28、24
3.下列对化学用语表示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3H:3个氢元素 B.O3:1个氧分子
C.Hg:汞,1个汞原子 D.2H2O:2个氢分子和2个氧原子
4.“潮州工夫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泡茶时,能闻到清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不断膨胀
C.分子数目在不断增加 D.分子间间隔在不断增大
5.2021年10月《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将钌与富含空位的碳点结合,构建了钌/富空位碳点析氢催化剂,为氢能的生产提供了助力。结合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钌原子的质子数是44
C.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7 D.钌原子的质量是101.1 g
6.从下列两幅图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7.雪花被称为“冬之精灵”,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雪花成为无处不在的元素。下列有关雪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B.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C.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雪花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构成雪花的水分子大小不同
8.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是( )
9.镍可用于制造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如图为镍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B.x的数值是2
C.镍的原子序数和中子数均为28
D.镍是第四周期元素
10.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水蒸气凝结成露珠,分子变小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11.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直接构成物质
12.一氯胺(NH2Cl)是重要的水消毒剂。下列关于一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氯胺由氮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B.一氯胺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C.一氯胺中含有氯化氢分子
D.一氯胺分子由氮原子、氢分子和氯原子构成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26
B.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5
C.钴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为CO
D.等质量的锰、铁、钴中,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锰
14.科学家利用废气中二氧化碳制取燃料甲烷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D.生成物丁的化学符号为CH4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故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硫、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故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4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氟原子:________。 ②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
③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写出数字“2”的含义:
①2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Zn2+:前面的“2”________________,右上角的“2”________________。
17.化学的发展建立在原子、分子的研究基础之上。
(1)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氘(dāo) 1 1 m 2
氚(chuān) 1 2 1 n
①氘和氚属于___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②上表中m=______,n=______。
③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
(2)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
(3)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香水、酒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
18.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
(1)元素与物质组成。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①碳酸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元素与人体健康。碘元素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①碘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1中x=______,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
②图2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3)元素与科技发展。“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图3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①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②碘与铟的元素种类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如图表示的是几种物质的微观构成情况,图中不同的“小球”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从微观角度看,B中1个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③若“〇”表示氮原子,则A图表示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的物质均由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化学反应中,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该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④由该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1 图2
(1)图1表示的是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__,构成氯化钠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图。从宏观角度看,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______。写出实现c转化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为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图3
2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Ⅰ.图1:装置密封性良好,30天后观察到液面下降。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颜色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Ⅱ.图2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分析讨论】(2)图2实验可观察到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溶液变红。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3)利用图2实验装置,只需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更快观察到现象,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是________,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Ⅲ.为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4)卢瑟福说“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
(5)图3为α粒子轰击金箔时的运动轨迹,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4。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__________(用图4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A B C A D C B D B C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7分)(1)①2F(1分) ②SO2(1分) ③(1分)
(2)①2个钡原子(1分)
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分)
③2个锌离子(1分) 1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1分)
17.(8分)(1)①同种(1分) ②1(1分) 3(1分) ③A(1分)
(2)张青莲(1分) (3)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 分子很小(1分)
18.(10分)(1)①钙、碳、氧元素(1分) ②铝(1分)
(2)①非金属(1分) 53(1分) 五(1分) ②B(1分) C(1分)
(3)①49(1分) ②核内质子数不同(2分)
19.(10分)(1)①4(1分) ②CD(1分) ③3N2(1分)
(2)①分子(1分) ②Ⅱ和Ⅲ(1分) 分子间的间隔(1分)
③C、O(1分) 化合(1分)
④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2分)
20.(10分)(1)分子(1分) Na+、Cl-(2分)
(2)氧元素(1分) 氧原子(1分) C+O2 CO2(2分)
(3)A(1分) B(1分) Al3+(1分)
21.(10分)(1)分子间有间隔(1分) 继续(1分)
(2)左侧(1分) 节约药品(或污染小等)(2分)
(3)温度(1分) 将浓氨水加热(1分) (4)原子核(1分) (5)BCD(2分)